“风叶共成喧”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风叶共成喧”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雨》

李商隐 唐朝

摵摵度瓜园,依依傍竹轩。

秋池不自冷,风叶共成喧。

窗迥有时见,檐高相续翻。

侵宵送书雁,应为稻粱恩。

诗词解读

雨翻译、赏析和诗意

《雨》是唐代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诗意表达了秋天雨水的景象和对风雨的赞美之情。

摵摵度瓜园,依依傍竹轩。

秋池不自冷,风叶共成喧。

窗迥有时见,檐高相续翻。

侵宵送书雁,应为稻粱恩。

这首诗描述了一场秋雨,以及雨水带来的景象和场景。首先,诗人描述了雨水漫过瓜园,从竹轩边悄悄经过。接着,作者提到了秋池,雨水并没有让池水变得更冷,而是和风一起共同发出喧噪的声音。然后,诗人说到窗户和屋檐,窗户时不时能见到雨景,屋檐高高地互相翻转。最后,诗人提到,雨水夜间甚至会送走雁群,表示对稻粱(粮食的一种)的感恩。

这首诗通过描写雨水的景象,展示了秋雨的美丽和壮观之处。雨水滋润了瓜园,也傍着竹轩流过,给人一种幽静、恬淡的感觉。同时,雨水和风一起形成了喧噪的声音,增添了诗的动感和活力。作者从窗户和屋檐的角度,表达了雨水带来的无尽变幻和美景。最后,诗人将雨水与稻粱恩慈联系在一起,展示了对丰收的感恩和对自然力量的赞美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展示了雨水带来的景象,通过景物的变幻和声音的高低,传达了秋雨的美丽和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è shè dù guā yuán, yī yī bàng zhú xuān.
摵摵度瓜园,依依傍竹轩。
qiū chí bù zì lěng, fēng yè gòng chéng xuān.
秋池不自冷,风叶共成喧。
chuāng jiǒng yǒu shí jiàn, yán gāo xiāng xù fān.
窗迥有时见,檐高相续翻。
qīn xiāo sòng shū yàn, yīng wèi dào liáng ēn.
侵宵送书雁,应为稻粱恩。

作者信息

李商隐 (共535首诗)

小李杜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