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外残阳”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柳外残阳”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江城子》

“柳外残阳”的上一句是:晚烟收

“柳外残阳”的下一句是:回照动帘钩

江城子

苏轼 宋朝

墨云拖雨过西楼。

水东流。

晚烟收。

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

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转星眸。

月花羞。

捧金瓯。

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

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诗词解读

鉴赏

上片主要写景,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次写出傍晚带雨的乌云在楼头洒落一阵骤雨之后又飘往他方。水向东流,云收雾敛,夕阳映柳,风吹帘动。这意象纷呈又气脉连贯的景色,组成了一幅幅动态的画面,令人美不胜收,加之鲜花美酒,使词人情不自禁地赞叹这良辰美景。又用“巫山”为美人的出场作了铺垫。

下片转入描写美人。从“美人”起五句都是刻画美人的情态,这是一个明眸如星、巧笑顾盼、翩若惊鸿、轻歌曼舞的美丽形象,她的舞扇带来的缕缕清风,吹散了凝结在词人心头的愁云。最后三句化用杜牧诗句,似乎自己已沉醉于酒色美景,忘怀一切了。用反问句,流露了他心头的苦闷。词人固然度过了一个良辰美景,暂时忘掉了一切,但前不久在颍州因久雪百姓饥饿自己彻夜不眠,到扬州后吏胥催租,百姓无以为生,自己无力拯救的情景,仍历历在目。百姓的疾苦和自己的遭际,酿成浓浓的愁云,积压于心头。他只能借酒浇愁。欢娱吹散春愁只是暂时的,词人尽管狂放豪爽,但深隐于心头的创痛,却是无计消除的,旷达的笔触,只能使读者更体会到他内心的痛苦。

江城子注释

①巫山:此暗指美人。用巫山神女与楚襄王相会的故事。

②酒新篘:新漉的酒。,过滤酒。

③月华羞:美人笑脸盈盈,顾盼生辉,使姣好的月亮都自愧弗如。

④歌扇萦风:(美人)翩翩舞扇招来徐徐清风。

⑤“试问”三句:化用杜牧诗意,杜有诗曰:“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名。”苏轼以酒色自娱来解嘲,似乎自己放浪形骸,忘怀一切,其实不过是苦中作乐。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iāng chéng zǐ
江城子

mò yún tuō yǔ guò xī lóu.
墨云拖雨过西楼。
shuǐ dōng liú.
水东流。
wǎn yān shōu.
晚烟收。
liǔ wài cán yáng, huí zhào dòng lián gōu.
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
jīn yè wū shān zhēn gè hǎo, huā wèi luò, jiǔ xīn chōu.
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
měi rén wēi xiào zhuǎn xīng móu.
美人微笑转星眸。
yuè huā xiū.
月花羞。
pěng jīn ōu.
捧金瓯。
gē shàn yíng fēng, chuī sàn yī chūn chóu.
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
shì wèn jiāng nán zhū bàn lǚ, shuí shì wǒ, zuì yáng zhōu.
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作者信息

苏轼 (共3459首诗)

苏黄,三苏,苏辛,宋四家,唐宋八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