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天下壮”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剑门天下壮”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剑门》

“剑门天下壮”的上一句是:惟天有设险

“剑门天下壮”的下一句是:连山抱西南

"剑门天下壮"平仄韵脚

拼音:jiàn mén tiān xià zhuàng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剑门

杜甫 唐朝

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

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

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

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

珠玉走中原,岷峨气凄怆。

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

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

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

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

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

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

诗词解读

剑门翻译、赏析和诗意

译文:只有天有巍峨的险地,剑门是天下壮丽的地方。连绵的山脉环抱着西南方,石角都朝向北方。两崖上屹立着高墙,刻画出城郭的形状。只需一人怒临关口,百万人也无法靠近。珍贵的宝玉流失到中原,岷峨的气势悲凉。三皇五帝的时代过去,鸡犬乱相行。后来的君王偏好柔和远离,职权已经被废弃。至今仍有英雄人物,仰视着霸王。吞并和割据,势不相让。我将成为罪责的掌权者,打算清除这重重的阻碍。唯恐这一切再次发生,我在风前默默惆怅。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剑门山的壮丽景色和险峻地势,表达了作者战略上的抱负和忧虑。剑门地势险要,山脉环绕,凭借地势可以抵挡百万军队。诗中提到了过去的伟大时代和英雄人物,以及现实中君王的软弱和社会的动荡。作者表达了自己担任官员的责任感,愿意铲除阻碍,卫国安民。最后,作者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担心历史的重演。整首诗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和历史的关切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