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台相顾一相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下台相顾一相思”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魏宫词二首》

魏宫词二首

刘禹锡 唐朝

日晚长秋帘外报,望陵歌舞在明朝。

添炉欲爇熏衣麝,忆得分时不忍烧。

日映西陵松柏枝,下台相顾一相思。

朝来乐府长歌曲,唱著君王自作词。

诗词解读

魏宫词二首翻译、赏析和诗意

《魏宫词二首》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日晚长秋帘外报,

望陵歌舞在明朝。

添炉欲爇熏衣麝,

忆得分时不忍烧。

日映西陵松柏枝,

下台相顾一相思。

朝来乐府长歌曲,

唱著君王自作词。

中文译文:

夕阳西下,秋天的长帘外传来消息,

期待明天的朝阳下,陵墓中将有歌舞声。

加添炉火,欲燃烧熏香的衣裳中的麝香,

却忆起那个时刻,不忍心将其烧尽。

太阳照耀着西陵的松柏树枝,

我站在台阶下,与你相视一眼,相思之情油然而生。

朝来了,乐府中传来长歌曲,

唱着君王亲自创作的词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宫廷和帝王的情景为主题,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辉煌的魏宫的向往和怀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之情。

首先,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夕阳西下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帘外传来的声音预示着明天朝阳升起时的歌舞表演,给人以期待和希望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宫廷生活的怀念和矛盾心情。作者想要在炉中添加熏香,却因为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刻而不忍心将其烧尽。这种矛盾的情感描绘出作者对过去的眷恋和无法割舍的情感纠葛。

接着,诗中描绘了西陵的景色,通过太阳照耀下的松柏树枝,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思念之情。下台相顾一相思,展现了作者与过去的交往对象相视而默默思念的情景。

最后两句表达了朝廷中的歌曲唱和君王自作的词曲。乐府长歌曲代表了朝廷的庄严和繁荣,而君王自作的词曲则展现了君臣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也暗示了对过去辉煌时刻的怀念和对文化艺术的推崇。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辉煌的魏宫的向往和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对文化艺术的赞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刘禹锡 (共723首诗)

刘白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