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长睡起无情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日长睡起无情思”出自明朝诗人杨慎的《少年游》

"日长睡起无情思"平仄韵脚

拼音:rì zhǎng shuì qǐ wú qíng sī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仄韵) 去声四寘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少年游

杨慎 明朝

红稠绿暗遍天涯,春色在谁家?

花谢人稀,柳浓莺懒,烟景属蜂衙。

日长睡起无情思,帘外夕阳斜。

带眼频移,琴心慵理,多病负年华。

诗词解读

少年游翻译、赏析和诗意

《少年游·红稠绿暗遍》是明代诗人杨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红稠绿暗遍天涯,

春色在谁家?

花谢人稀,柳浓莺懒,烟景属蜂衙。

日长睡起无情思,

帘外夕阳斜。

带眼频移,琴心慵理,多病负年华。

中文译文:

红花密集,绿草蔓延遍布天涯,

春天的美景归属于谁的家?

花儿凋谢,人稀稀落,柳树浓密但黄莺却懒散,

烟雾的景色属于蜂衙(蜂房)。

白天漫长,起床后却没有任何情思,

帘外夕阳倾斜。

眼神频繁转移,心思懒散如弦琴,多种疾病负载着青春年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少年游走在异乡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中的"红稠绿暗遍天涯"形象地描绘了红花密集、绿草蔓延的景色,将春天的繁华之美展现出来。

"春色在谁家"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思念和追问,暗示着少年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花谢人稀,柳浓莺懒"描绘了春天过去后的凋零景象,人烟稀少,柳树浓密但黄莺却懒散,给人一种寂寥的感觉。

"烟景属蜂衙"描绘了烟雾缭绕的景色,将其与蜂房联系在一起,形成意境的叠加。

"日长睡起无情思,帘外夕阳斜"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漫长的白天里,起床后却没有任何情思,只能看着斜阳无奈思念家乡。

"带眼频移,琴心慵理,多病负年华"描绘了少年游子的心境,眼神频繁转移,心思懒散如弦琴,多种疾病负载着青春年华,暗示了少年游子在外奔波的艰辛和疾病的折磨。

整首诗以描绘春天的美景为线索,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少年游子在外漂泊的苦闷和疾病的困扰,情感真挚而深沉,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杨慎 (共176首诗)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