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逢寒食倍思家”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况逢寒食倍思家”出自唐朝诗人卢纶的《寒食》

“况逢寒食倍思家”的上一句是:孤客飘飘岁载华

“况逢寒食倍思家”的下一句是:莺啼远墅多从柳

"况逢寒食倍思家"平仄韵脚

拼音:kuàng féng hán shí bèi sī jiā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寒食

卢纶 唐朝

孤客飘飘岁载华,况逢寒食倍思家。

莺啼远墅多从柳,人哭荒坟亦有花。

浊水秦渠通渭急,黄埃京洛上原斜。

驱车西近长安好,宫观参差半隐霞。

诗词解读

寒食翻译、赏析和诗意

《寒食》是唐代文学家卢纶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孤客飘飘岁载华,

况逢寒食倍思家。

莺啼远墅多从柳,

人哭荒坟亦有花。

浊水秦渠通渭急,

黄埃京洛上原斜。

驱车西近长安好,

宫观参差半隐霞。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客人在寒食节时的思乡之情。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同时也展现了大自然和人类生命的变幻。

赏析:

这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乡之情。诗的前两句“孤客飘飘岁载华,况逢寒食倍思家。”表达了诗人身在他乡,倍感思乡之苦。接下来的两句“莺啼远墅多从柳,人哭荒坟亦有花。”通过对莺鸟啼叫和人们哭泣的描写,传达了生命的继续与变幻,以及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接下来的两句“浊水秦渠通渭急,黄埃京洛上原斜。”描绘了黄河的浑浊以及秦渠和渭河的湍急,通过这些景色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岁月的流转和时光的飞逝。

最后两句“驱车西近长安好,宫观参差半隐霞。”则描绘了诗人驱车向西接近长安的情景,长安作为当时的首都,象征着繁华与荣耀。宫观参差半隐在霞光中,给人以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同时也展示了长安城的壮丽景色。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怀乡之情,以及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变幻的思考。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唐代诗歌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人类情感和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卢纶 (共319首诗)

大历十才子

卢纶(739-799年),字允言,今保定涿州市卢家场村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