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往亦风流”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来往亦风流”出自元朝诗人元好问的《水调歌头 赋德新王丈玉溪,溪在嵩前费庄,》

"来往亦风流"平仄韵脚

拼音:lái wǎng yì fēng liú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水调歌头 赋德新王丈玉溪,溪在嵩前费庄,

元好问 元朝

空蒙玉华晓,潇洒石淙秋。

嵩高大有佳处,元在玉溪头。

翠壁丹崖千丈,古木寒滕两岸,村落带林丘。

今日好风色,可以放吾舟。

百年来,算惟有,此翁游。

山川邂逅佳客,猿鸟亦相留。

父老鸡豚乡社,儿女篮舆竹几,来往亦风流。

万事已华发,吾道付沧洲。

诗词解读

水调歌头 赋德新王丈玉溪,溪在嵩前费庄,翻译、赏析和诗意

《水调歌头 赋诗新王丈玉溪,溪在嵩前费庄》是元代作家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清晨的玉华空灵晶莹,秋天的石淙潇洒自然。嵩山高耸,景色宜人,我在玉溪头畔。翠绿的山壁,红色的崖岩,千丈高耸,两岸古木寒冷,村落隐于林丘之间。今天的风景如此美好,我可以放下舟船,尽情游玩。百年来,只有这位老人才能领略到这样的美景。山川与佳客相遇,猿鸟也停留不去。老人们在乡村聚集,孩子们在竹几旁玩耍,人们的往来也充满了风流情趣。万事已经变得苍老,我将我的道路交给了沧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山水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描绘了清晨的玉华和秋天的石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嵩山高耸,景色宜人,给人以宽广和壮丽的感觉。作者在玉溪头畔,欣赏着周围的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

诗中的翠壁丹崖和古木寒滕,形容了山崖的高耸和古树的苍劲,给人以壮丽和古朴的感觉。村落隐于林丘之间,给人以宁静和恬淡的感觉。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山川与佳客相遇,猿鸟停留的情景,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父老们在乡村聚集,孩子们在竹几旁玩耍,人们的往来也充满了风流情趣,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最后两句“万事已华发,吾道付沧洲”,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万事已经变得苍老,作者将自己的道路交给了沧洲,意味着他将顺应自然的变化,接受人生的起伏和变迁。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山水和乡村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fù dé xīn wáng zhàng yù xī, xī zài sōng qián fèi zhuāng,
水调歌头 赋德新王丈玉溪,溪在嵩前费庄,

kōng méng yù huá xiǎo, xiāo sǎ shí cóng qiū.
空蒙玉华晓,潇洒石淙秋。
sōng gāo dà yǒu jiā chù, yuán zài yù xī tóu.
嵩高大有佳处,元在玉溪头。
cuì bì dān yá qiān zhàng, gǔ mù hán téng liǎng àn, cūn luò dài lín qiū.
翠壁丹崖千丈,古木寒滕两岸,村落带林丘。
jīn rì hǎo fēng sè, kě yǐ fàng wú zhōu.
今日好风色,可以放吾舟。
bǎi nián lái, suàn wéi yǒu, cǐ wēng yóu.
百年来,算惟有,此翁游。
shān chuān xiè hòu jiā kè, yuán niǎo yì xiāng liú.
山川邂逅佳客,猿鸟亦相留。
fù lǎo jī tún xiāng shè, ér nǚ lán yú zhú jǐ, lái wǎng yì fēng liú.
父老鸡豚乡社,儿女篮舆竹几,来往亦风流。
wàn shì yǐ huá fà, wú dào fù cāng zhōu.
万事已华发,吾道付沧洲。

作者信息

元好问 (共476首诗)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