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点蜀山尖”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万点蜀山尖”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送张二十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

"万点蜀山尖"平仄韵脚

拼音:wàn diǎn shǔ shān jiān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四盐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送张二十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

杜甫 唐朝

好去张公子,通家别恨添。

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

御史新骢马,参军旧紫髯。

皇华吾善处,于汝定无嫌。

诗词解读

送张二十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张二十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杜甫送别张二十参军赴蜀州的情景,并将诗呈给了杨五侍御。

诗中的“张公子”指的是张九龄,他是杜甫的朋友,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年轻人。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对张九龄的祝福和别恨。

诗中提到的“秦树”和“蜀山”分别代表了两地的景色。秦树是指秦岭上的树木,象征着张九龄离开的地方。蜀山则是指蜀地的山峰,象征着张九龄即将到达的地方。通过对秦树和蜀山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张九龄离开故乡、踏上新征程的情感。

诗中还提到了“御史新骢马”和“参军旧紫髯”。御史是官职,骢马是一种骏马,参军则是指张九龄参加军队。紫髯则是指张九龄的胡须。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展现了张九龄的形象和他的新身份。

最后,诗人向杨五侍御呈上了这首诗。杨五侍御是杜甫的朋友,他是一位高官,诗人将这首诗呈给他,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友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张九龄的送别和祝福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们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景色和人物的描写,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情和离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zhāng èr shí cān jūn fù shǔ zhōu, yīn chéng yáng wǔ shì yù
送张二十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

hǎo qù zhāng gōng zǐ, tōng jiā bié hèn tiān.
好去张公子,通家别恨添。
liǎng xíng qín shù zhí, wàn diǎn shǔ shān jiān.
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
yù shǐ xīn cōng mǎ, cān jūn jiù zǐ rán.
御史新骢马,参军旧紫髯。
huáng huá wú shàn chǔ, yú rǔ dìng wú xián.
皇华吾善处,于汝定无嫌。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