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力犹能肆汝杯”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吾力犹能肆汝杯”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辛弃疾 宋朝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

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叹汝於知已,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

算合作平居鸩毒猜。

况怨无大小,生於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

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诗词解读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

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

于今喜睡,气似奔雷。

汝说刘伶,古今达者,

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叹汝於知已,

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

算合作平居鸩毒猜。

况怨无大小,生於所爱,

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勿留亟退,

吾力犹能肆汝杯。

杯再拜,道麾之即去,

招则须来。

中文译文:

杯在你来之前,老子今朝,

审视自己的身体。

多年来一直渴望,喉咙像焦釜,

现在欣喜地入睡,呼吸像奔雷。

你说刘伶,古今有名的达人,

醉后又何妨死后就埋葬。

就像这样,我对你的了解,

真的很少恩情啊。

更借助歌舞作为媒介。

算计着平日里的毒酒猜测。

何况怨恨无论大小,都是由所爱而生,

物品没有美丑之分,过度才会成为灾难。

与你达成约定,不要迟疑急退,

我还能继续倒满你的酒杯。

杯再次敬礼,表示我要离开,

如果呼唤,你就必须前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辛弃疾写的一首宋代诗词,题为《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酒瘾的反思和决心戒酒的意愿。

诗的开头,作者直言自己在杯子来到之前,认真审视自己的身体状况,形容了多年的酒瘾折磨,喉咙像焦釜一样干渴。然而,现在他欣喜地入睡,呼吸像奔雷一般有力,暗示着他对摆脱酒瘾的渴望和决心。

接着,作者引用了刘伶的名字,刘伶是唐代的一位酒徒文人,他以酒名世,最终醉死在酒坛里。作者以此来表达自己对醉酒的警示,意味着他不希望自己以刘伶那样的结局结束。他叹息自己对酒友的了解太少,暗示自己对酒友的了解和交情有限。

接下来,作者提到了歌舞作为媒介,暗示他将以其他愉悦的方式取代饮酒,以克制自己对酒的渴望。他用计算着平日里的毒酒猜测来形容对酒的戒心。

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对怨恨的看法,不论是大是小,都是由所爱而生。作者认为物品本身没有美丑之分,只有使用过度才会成为灾难。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认识到了酒所带来的毒害和后果,他希望通过戒酒来避免这种灾难的发生。

最后,作者与酒杯达成了一个约定,不再迟疑急退,他还有力量将酒杯倒满。杯再次敬礼,表示他要离开,但如果酒杯被再次呼唤,他将继续回来。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辛弃疾对自己酒瘾的反思和决心戒酒的表达。他深刻认识到酒对自己的伤害,并希望通过戒酒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对酒瘾的深思熟虑和决心的决绝。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酒与道德、人生的关系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辛弃疾 (共816首诗)

苏辛,济南二安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