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县前挽鱼罟”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百姓县前挽鱼罟”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龙阳县歌》

龙阳县歌

刘禹锡 唐朝

县门白日无尘土,百姓县前挽鱼罟。

主人引客登大堤,小儿纵观黄犬怒。

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

沙平草绿见吏稀,寂历斜阳照县鼓。

诗词解读

龙阳县歌翻译、赏析和诗意

《龙阳县歌》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下面是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县门白日无尘土,

百姓县前挽鱼罟。

主人引客登大堤,

小儿纵观黄犬怒。

鹧鸪惊鸣绕篱落,

橘柚垂芳照窗户。

沙平草绿见吏稀,

寂历斜阳照县鼓。

【中文译文】

县门底下,白昼里看不到尘土,

县前的百姓捕鱼用的渔网挽在手上。

主人领着客人登上大堤,

小孩子纵观着发狗怒吠。

村鸟惊鸣声围绕在村院里,

橘柚树垂下芳香,照亮窗户。

河沙平静,草地绿茵茵,看不见官吏身影稀少,

寂历的斜阳照在县城的鼓上。

【诗意】

这首《龙阳县歌》描绘了唐代时的一个富庶的县城的景象。县城的门前空气干净,没有尘土扬起,百姓们在县前的河里捕鱼。主人带着客人登上大堤,从那里可以俯瞰黄色的犬的威武与愤怒。

村庄中的鸟儿惊叫着飞来飞去,围绕在篱笆旁边。橘柚树的芳香垂落下来,照亮了窗户。河流平静无波,草地绿茵茵显得不常见官吏的身影,夕阳的斜射照在县城的鼓上,给人一种宁静的历史感。

【赏析】

《龙阳县歌》通过对龙阳县城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唐代时期世态百态。诗中用眼界从县门的白日无尘,到主人引客的大堤,小儿纵观黄犬怒,以及鹧鸪惊鸣、橘柚垂芳等细节,将人物和环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生动地描绘出了当时的场面。

诗中反映出康乐繁华的龙阳县城,形象生动地揭示了唐代社会的一隅。诗意含蓄,抒发了对乡愁的思念,表达了对宁静和平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明快。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写,体现了作者细腻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lóng yáng xiàn gē
龙阳县歌

xiàn mén bái rì wú chén tǔ, bǎi xìng xiàn qián wǎn yú gǔ.
县门白日无尘土,百姓县前挽鱼罟。
zhǔ rén yǐn kè dēng dà dī,
主人引客登大堤,
xiǎo ér zòng guān huáng quǎn nù.
小儿纵观黄犬怒。
zhè gū jīng míng rào lí luò, jú yòu chuí fāng zhào chuāng hù.
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
shā píng cǎo lǜ jiàn lì xī, jì lì xié yáng zhào xiàn gǔ.
沙平草绿见吏稀,寂历斜阳照县鼓。

作者信息

刘禹锡 (共723首诗)

刘白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