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思远道”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绵绵思远道”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倒犯(仙吕调新月)》

“绵绵思远道”的上一句是:念漂浮

“绵绵思远道”的下一句是:料异日宵征

"绵绵思远道"平仄韵脚

拼音:mián mián sī yuǎn dào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九皓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倒犯(仙吕调新月)

周邦彦 宋朝

霁景、对霜蟾乍升,素烟如扫。

千林夜缟。

徘徊处、渐移深窈。

何人正弄、孤影蹁跹西窗悄。

冒霜冷貂裘,玉斝邀云表。

共寒光、饮清E94C。

淮左旧游,记送行人,归来山路窎。

驻马望素魄,印遥碧、金枢小。

爱秀色、初娟好。

念漂浮、绵绵思远道。

料异日宵征,必定还相照。

奈何人自衰老。

诗词解读

倒犯(仙吕调新月)翻译、赏析和诗意

《倒犯(仙吕调新月)》是宋代诗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霁景、对霜蟾乍升,

晴朗的景色,面对初升的月亮,

素烟如扫。千林夜缟。

白色的烟雾如扫帚一般,笼罩在千林之夜。

徘徊处、渐移深窈。

徘徊的地方,渐渐移动到更深的地方。

何人正弄、孤影蹁跹西窗悄。

谁正在弄弄,孤独的影子在西窗前轻舞。

冒霜冷貂裘,玉斝邀云表。

穿着冒霜的冷貂裘,玉杯邀请云彩展示。

共寒光、饮清露。

一起享受寒冷的光芒,饮用清晨的露水。

淮左旧游,记送行人,归来山路窎。

在淮左曾经游玩,记得曾送别行人,回来时山路崎岖。

驻马望素魄,印遥碧、金枢小。

驻马仰望明亮的月光,印记在遥远的碧空中,金鱼的轴心微小。

爱秀色、初娟好。

喜爱美丽的色彩,初月的光辉美好。

念漂浮、绵绵思远道。

怀念在浮动中,绵绵不断地思念远方的道路。

料异日宵征,必定还相照。

预料将来的夜晚征途,必然还要相互照应。

奈何人自衰老。

可惜人自身正在衰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以及诗人在夜晚中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自己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的“霁景、对霜蟾乍升”,描绘了晴朗的天空中初升的明亮月亮。诗人借助夜晚的景色,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诗中的“素烟如扫”,用白色的烟雾来形容夜晚的氛围,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诗人描述了自己徘徊的心情,并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冒霜冷貂裘,玉斝邀云表”,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身着冷貂裘,在寒冷的天气中欣赏美景。诗人将玉杯比作邀请云彩展示美景的道具,显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

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在淮左游玩的经历,送别行人后的回归之路崎岖不平。在驻马仰望明亮的月光时,诗人思念远方,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美好事物的喜爱。诗词以自然景色和人生情感的交融为主题,展示了诗人对美景的赞美、对远方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词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和意象,如“霁景”、“素烟”、“千林夜缟”等,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营造了清幽的夜晚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与情绪。

诗词中的“驻马望素魄”,以及“金枢小”等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丽景色的向往和欣赏。同时,诗人也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了对人生变迁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与忧愁。

最后两句“料异日宵征,必定还相照。奈何人自衰老。”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谊的珍视,但也感慨自身的衰老。这种对友情和时光的反思,给诗词增添了一丝哀愁和深意。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情感思绪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对美景的赞美、对远方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与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周邦彦 (共254首诗)

周邦彦(1057—1121),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

神宗赵顼元丰初,在汴京作太学生,写了一篇《汴都赋》,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了新法,受到赵顼的赏识,被提拔为太学正。以后十馀年间,在外飘流,作过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在今江苏省)县令等。哲宗赵煦绍圣三年(1096)以后,又回到汴京,作过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官。徽宗赵佶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死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