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洛阳人”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本是洛阳人”出自宋朝诗人梅尧臣的《送吴辩叔知巩县》

"本是洛阳人"平仄韵脚

拼音:běn shì luò yáng rén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平韵)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送吴辩叔知巩县

梅尧臣 宋朝

言为西邑宰,本是洛阳人。

送馹往归魏,迎车来入秦。

山川成巩固,陵庙壮威神。

好学河阳政,栽花作县春。

诗词解读

送吴辩叔知巩县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吴辩叔知巩县》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梅尧臣。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吴辩叔知巩县,他是西邑(今陕西省渭南市)的宰相,原本是洛阳人。我们送他乘坐快马回到魏国,迎接他的车驾进入秦国。巩县的山川形成了坚固的防线,陵墓庙宇显示着庄严的神威。吴辩叔热衷于学问,带来了像种花一样的春天,使得巩县变得繁荣美丽。

诗意:

这首诗词是为了送别吴辩叔而写的。吴辩叔被任命为巩县的知县,他来自洛阳,是一位有才干的官员。诗中描绘了他离开巩县回到魏国的场景,表达了对他聪明才智和治理能力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巩县的山川和陵墓庙宇,以及吴辩叔的学问和为民造福的事迹,表达了对吴辩叔的崇敬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以送别吴辩叔为主题,展示了吴辩叔的才干和为官的作为。诗人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巩县的繁荣和吴辩叔的卓越才能。诗中的山川和陵墓庙宇是对巩县地理环境的描绘,体现了巩县的坚固和庄严。而吴辩叔的学问和为民造福的行为则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为官的品质。整首诗以送别为线索,通过描绘巩县和吴辩叔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吴辩叔的赞美和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他在巩县治理中的希望和祝福。这首诗词既展示了作者对吴辩叔的个人赞美,也体现了对官员治理能力和为民造福的期望,具有一定的政治意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梅尧臣 (共2922首诗)

苏梅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