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映隙曛”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书签映隙曛”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

"书签映隙曛"平仄韵脚

拼音:shū qiān yìng xì xūn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

杜甫 唐朝

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

山居精典籍,文雅涉风骚。

江汉终吾老,云林得尔曹。

哀弦绕白雪,未与俗人操。

野屋流寒水,山篱带薄云。

静应连虎穴,喧已去人群。

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

萧萧千里足,个个五花文。

诗词解读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翻译、赏析和诗意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唐代)

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

山居精典籍,文雅涉风骚。

江汉终吾老,云林得尔曹。

哀弦绕白雪,未与俗人操。

野屋流寒水,山篱带薄云。

静应连虎穴,喧已去人群。

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

萧萧千里足,个个五花文。

这首诗词由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它是寄给柏大兄弟的,表达了对兄弟二人风雅山居生活的赞美和令人向往之情。诗歌把叔父作为贵族门第,用"朱门贵"一句进行形容;把兄弟作为上层社会的精英,用"郎君玉树高"来形容他们的高尚品质和学识。他们的山居生活中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代的精英文化相吻合。

诗词中提到杜甫自己的年老和柏大兄弟获得了这样的山居生活,可以看出杜甫对自己的命运和现状的感慨。他把自己的人生比作江汉,而柏大兄弟的生活则是美好的云林,这可以被看作是对柏大兄弟幸福生活的羡慕和惋惜。

诗歌中还有对于凡俗之事的拒绝,杜甫没有掺杂到喧嚣、烦闷的人群中去,而是选择了安静的山居生活,追求高尚的学问和文化情趣。他将自己沉浸在寂静的野屋、山篱之中,把自己与社会喧嚣分隔开来。

杜甫在诗中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居生活的美好景象。紧闭的窗户上沾着飘落的雨水,书签映照在隙缝之间的曛暮,使这个画面更添柔和和安宁。进一步说,这个山居生活不仅与时代脱节,在全国千里之外,犹如在穷山恶水的地方也能自足,并且学识和才华使他们与众不同。

这首诗词以杜甫典型的才情和感慨之风渲染了山居生活的美好和对纯真学问的追求,展现了杜甫对于豁达、静寂之风景的向往,又表达了对于自己命运和现状的无奈。同时,诗词也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对于美好山居生活的嚮往与羡慕。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