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访云中君”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欲访云中君”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楚夕旅泊古兴》

“欲访云中君”的下一句是:骐驎息悲鸣

楚夕旅泊古兴

岑参 唐朝

独鹤唳江月,孤帆凌楚云。

秋风冷萧瑟,芦荻花纷纷。

忽思湘川老,欲访云中君。

骐驎息悲鸣,愁见豺虎群。

诗词解读

楚夕旅泊古兴翻译、赏析和诗意

《楚夕旅泊古兴》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意表达了作者夜晚旅泊楚地时的感受和思念之情。

独鹤唳江月,孤帆凌楚云。

在这静谧的夜晚,孤独的白鹤在江边孤峰上孤高唳鸣,寂寥的帆船穿越在楚地的云中。

秋风冷萧瑟,芦荻花纷纷。

秋风凉爽而凄凉,带着萧瑟的声音吹拂过来,芦荻的花朵纷纷飘落。

忽思湘川老,欲访云中君。

忽然想起了湘江边的老人,心中产生了探访云中的仙人之念。

骐驎息悲鸣,愁见豺虎群。

美丽的骐驎(一种马的品种)停止了悲鸣,悲伤之景观让人愁苦,仿佛看到了豺虎的群聚。

这首诗描绘了旅泊楚地夜晚的景色,用寥寥数语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在寂静的夜晚,白鹤的唳鸣和帆船的行驶增添了一份凄凉之感。秋风吹过,芦荻的花瓣纷纷飘落,凄美之景引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同时,作者也表达出对世间纷扰的痛苦之感,感叹着愁苦景观下的生存状态。

整首诗词凭借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楚地夜晚的寂静景色,借此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也对现实社会抱有悲观的态度,展示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岑参 (共385首诗)

高岑,四大边塞诗人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