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啭千声随意移”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百啭千声随意移”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画眉鸟》

画眉鸟

欧阳修 宋朝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诗词解读

创作背景

这是首诗创作时间不详,学术界流传三种说法:

景祐三年(1036年)至康定元年(1040年)间;

庆历八年(1048年)至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间;

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至熙宁五年(1072年)七月二十三日,其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

作者在晚年曾经多次提出辞官,但均未获得允许。特作此诗以表达自己久居庙堂、羁鸟念林的愿望,但是多少表现出一点政治上失意的忧郁心情。

翻译及注释

翻译一

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随着自己的心意尽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金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因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样吗?

翻译二

千百声的鸟的鸣叫声,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荡着,

(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在高低有致的林木里。

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

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注释

①啭:鸟婉转地啼叫

②随意:随着自己(鸟)的心意。

③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

④金笼:贵重的鸟笼,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条件优越的居所。

⑤百啭千声:形容画眉叫声婉转,富于变化。

⑥始知:现在才知道。

⑦不及:远远比不上。

赏析

这首篇借咏画眉以抒发自己的性灵,诗题一作《郡斋闻百舌》。画眉、百舌,都是声音婉转的鸣禽,诗人在《啼鸟》诗中也写过“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晓催天明。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可见他对“林间自在啼”的欣赏,这儿以“锁向金笼”与之对比,更见出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诗人本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贬为知州知县,此两句大概有所寄托。

欧阳修的《画眉鸟》,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写作此诗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的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看山花烂漫、叶木葱笼,管什么金带紫袍;无限的欣喜快慰如山间清流泻出,洗尽俗尘,只余下悦耳的音韵流转。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

这首诗情景结合,寓意深远,反映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uà méi niǎo
画眉鸟

bǎi zhuàn qiān shēng suí yì yí, shān huā hóng zǐ shù gāo dī.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shǐ zhī suǒ xiàng jīn lóng tīng, bù jí lín jiān zì zài tí.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作者信息

欧阳修 (共1188首诗)

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