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繇见周昉”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何繇见周昉”出自唐朝诗人韩偓的《荷花》

“何繇见周昉”的上一句是:秋塘每夜空

“何繇见周昉”的下一句是:移入画屏中

荷花

韩偓 唐朝

纨扇相欹绿,香囊独立红。

浸淫因重露,狂暴是秋风。

逸调无人唱,秋塘每夜空。

何繇见周昉,移入画屏中。

诗词解读

荷花翻译、赏析和诗意

荷花,是韩偓的这首诗的题目。诗中描述了荷花受到风露的浸淫,以及秋季的狂暴风。诗中还提到了荷花被人描绘在画屏中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

绿色的纨扇靠在荷花上,

红色的香囊独自立在一边。

浸淫在重露之中,

面对狂暴的秋风。

逸逸的曲调无人唱和,

秋天的池塘每个夜晚都空无一人。

像何繇看见周昉那样,

荷花被移入画屏之中。

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季节变化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荷花受到风露的浸淫,表达了荷花柔美婉约的特性。同时,诗中的狂暴秋风也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诗人还以逸调无人唱和、秋塘每夜空无一人来表达秋天的寂静和孤寂。最后,诗人提到将荷花移入画屏中,把描绘的对象从现实转化为艺术品,增添了一丝唯美的情调。

整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通过对荷花和秋风的描写,展现了季节的变换和自然界的美妙。另外,诗人以荷花移入画屏的情景来呼应自然与艺术的关系,给整首诗增添了一种虚实结合的特质。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荷花》通过对荷花和秋风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妙,并通过将荷花移入画屏中的情节,表达了自然与艺术的结合之美。诗意深远,给人以视觉和感觉的双重享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韩偓 (共310首诗)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