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更待妃子笑”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不须更待妃子笑”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苏轼 宋朝

南村诸杨北村卢,(谓杨梅、卢橘也。

)白花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支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予尝谓荔支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鳐柱、河豚鱼近之耳。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诗词解读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翻译、赏析和诗意

南村各杨北村卢,(对杨梅、卢橘啊。

)白花青叶冬不枯萎。

垂缀紫黄烟雨里,特别与荔枝为先驱。

海山仙人红罗襦,红纱中单白玉皮肤。

不需要再等待妃的儿子笑着,风骨自然是全城美丽。

不知道天公有意没有,派这尤其植物海边。

云山能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杯喝桂花美酒,冰盘推荐这规划珠。

似乎听说江鳐砍玉柱,再洗河豚烹饪腹肥肉。

(我曾经对荔枝味道淳厚高标准两绝,果中没有比,只有江鳐柱、河豚鱼接近的耳朵。

)我生涉世本是口,一个官员已经轻莼鲈鱼。

人世间什么的不是梦幻,南来万里真是好计划。

* 此部分翻译来自Baidu,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苏轼 (共3459首诗)

苏黄,三苏,苏辛,宋四家,唐宋八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