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远方来”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客从远方来”出自宋朝诗人董嗣杲的《闻雁有感》

闻雁有感

董嗣杲 宋朝

雁声入泬寥,节节传哀音。

哀音不可听,听之感中襟。

客从远方来,幽忧久攒心。

始为饥寒谋,今无可栖林。

浮林抹电如,休计升与沉。

奈此口体累,议者何铄金。

为客亦良苦,愁见积叶深。

壮气归消磨,羸病力不任。

狂走拥虚器,空卧庐山阴。

蒙头难御风,煮尽石鼎葠。

何时理晴竿,把钓花溪浔。

思归未可归,床蛩自纵吟。

诗词解读

闻雁有感翻译、赏析和诗意

《闻雁有感》是宋代董嗣杲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闻雁有感》中文译文:

雁声传入寂静的湖泊,

节节传来悲伤的音响。

这悲伤的音响无法听闻,

但听后却触动了内心的情绪。

客人从远方而来,

心中已积攒了长久的忧伤。

初时因为饥寒而思考出出路,

但如今却无处栖身。

浓密的树林像电光一般闪烁,

不再计较上升与下沉。

但这个口体已经疲惫不堪,

那些议论者如何能理解其中的价值?

作为客人也是一种痛苦,

忧伤看似积攒成深厚的树叶。

旺盛的气力已消磨殆尽,

疲弱的身体无法承担起任务。

胡乱奔跑拥有虚幻的财富,

空荡荡地躺卧于庐山的阴影下。

蒙着头难以抵挡寒风的吹袭,

煮尽了石鼎中的苦草。

何时才能理顺晴朗的竿杆,

拿起鱼竿垂钓花溪中的鱼儿。

思念归家却无法归家,

床头的蛩虫自由地吟唱。

诗意和赏析:

《闻雁有感》通过描述雁声的传递,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绪。诗中的雁声被描绘为悲伤的音响,它们传入静谧的湖泊,激发了作者内心的感触。这种悲伤的音响难以听闻,但却深深触动了作者的情感,引发了他对远方客人、饥寒艰辛、无处安身等问题的思考。

诗中描绘了客人远道而来,心中积攒了长久的忧伤。起初,客人因为饥寒而思考着生存之道,但如今却无处栖身。树林的景象闪烁着电光般的浮动,不再计较上升与下沉,暗喻着作者对于世事浮沉的看法。

然而,作者的身体已经疲惫不堪,无法承担起任务。他失去了旺盛的气力,羸弱而病痛,无法应对生活的艰难。他感慨于自己的艰辛处境,同时也对那些无法理解他的议论者感到无奈。

诗中还描绘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奈。他像疯狂奔跑、拥有虚幻财富的人一样,却只能空卧于庐山阴影下。蒙头难以抵挡寒风,煮尽了苦草,表达了作者对于困境的无力抵抗。他渴望能够理顺思绪,重新振作起来,以便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家的思念,但却无法实现归家《闻雁有感》是宋代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通过描绘雁声传入湖泊、悲伤的音响触动内心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客人远方来访、长久的忧伤积攒、无处安身的痛苦的感受。诗意隐喻着世事浮沉、人生艰辛、孤独无奈等主题,同时也抒发了对困境的无力抵抗和对归家的思念。整首诗以雁声为线索,通过音响的传递,渲染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困境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董嗣杲 (共679首诗)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