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亦爱吾庐”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吾亦爱吾庐”出自元朝诗人姚燧的《水调歌头 幽居》

“吾亦爱吾庐”的上一句是:开轩对朝爽

“吾亦爱吾庐”的下一句是:君亭有笏堪柱

"吾亦爱吾庐"平仄韵脚

拼音:wú yì ài wú lú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六鱼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水调歌头 幽居

姚燧 元朝

开轩对朝爽,吾亦爱吾庐。

君亭有笏堪柱,人道富于余。

尚恐轩裳念在,前日朱门故态,消释未全除。

反覆看如此,侬岂据渐渠。

最同是,烟减灶,斧生鱼。

年年客里相值,佳兴负当初。

纵使轩亭无恙,亦取山灵抵掌,猿鹤怨移书。

尊酒酹江月,何日赋归欤。

诗词解读

水调歌头 幽居翻译、赏析和诗意

《水调歌头 幽居》是元代姚燧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开启窗扉迎朝阳,我也喜爱我的小屋。

君子亭台上有笏作柱,人们说我富有余裕。

仍担心富贵使人忧虑,前几天红门旧态尚未消散。

不断地重复观看如此景象,你难道不会逐渐放下痴迷吗?

最相似的是,烟消火灶,斧头生鱼。

年复一年,作客他乡相互拜访,美好的兴致始终负有当初的心情。

即使亭台没有受损,也请带上山灵与我碰杯,猿猴和鹤鸟因书信迁怒。

举杯酹江月,何日才能归去呢?

诗意和赏析:

《水调歌头 幽居》描绘了诗人姚燧的幽居生活和他对富贵的思考。诗人开启窗户迎接朝阳,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他认为自己的小屋也是如此可爱,与富贵不相上下。诗中提到的君子亭台上有笏作柱,指的是高贵的人们在亭台上行走,暗示着诗人周围的环境富有余裕。

然而,诗人仍然担心富贵会带来烦恼,他觉得之前的红门旧态仍未完全散去,这里可以理解为虚荣心和功名利禄的困扰。他希望能够逐渐放下这种追求,不再受其困扰。诗中以“烟消火灶,斧头生鱼”来表达富贵的虚幻和世俗的繁琐,强调物质富裕并不一定带来内心的满足。

诗人回顾年复一年作客他乡的经历,表示与朋友相互拜访,但仍然怀念最初的心情和美好的兴致。即使诗人的亭台依然存在,他也希望与朋友们一起分享大自然的灵感,与山林中的猿猴和鹤鸟相对饮。最后,诗人举杯酹江月,思念乡土,希望能有一天归去故乡。

这首诗词通过对幽居生活和富贵追求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虚荣功名的警示。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象,描绘了自己内心的纠结和对真正幸福的追求,给人以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姚燧 (共60首诗)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元朝文学家。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