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一日无此君”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不可一日无此君”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寄题荣州祖元大师此君轩》

“不可一日无此君”的上一句是:有酒如渑客满门

"不可一日无此君"平仄韵脚

拼音:bù kě yī rì wú cǐ jūn

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寄题荣州祖元大师此君轩

黄庭坚 宋朝

王师学琴三十年,响如清夜落涧泉。

满堂洗尽筝琶耳,请师停手恐断弦。

神人传书道人命,死生贵贱如看镜。

晚知直语触憎嫌,深藏幽寺听钟磬。

有酒如渑客满门,不可一日无此君。

当时手栽数寸碧,声挟风雨今连云。

此君倾盖如故旧,骨相奇怪清且秀。

程婴杵臼立孤难,伯夷叔齐采薇瘦。

霜钟堂上弄秋月,微风入弦此君悦。

公家周彦笔如椽,此君语意当能传。

诗词解读

寄题荣州祖元大师此君轩翻译、赏析和诗意

《寄题荣州祖元大师此君轩》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

王师学琴三十年,

响如清夜落涧泉。

满堂洗尽筝琶耳,

请师停手恐断弦。

神人传书道人命,

死生贵贱如看镜。

晚知直语触憎嫌,

深藏幽寺听钟磬。

有酒如渑客满门,

不可一日无此君。

当时手栽数寸碧,

声挟风雨今连云。

此君倾盖如故旧,

骨相奇怪清且秀。

程婴杵臼立孤难,

伯夷叔齐采薇瘦。

霜钟堂上弄秋月,

微风入弦此君悦。

公家周彦笔如椽,

此君语意当能传。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荣州祖元大师的赞美和敬意。诗中描绘了祖元大师在弹琴方面的卓越才能和深厚造诣。他在学习琴艺上已经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所创造的音乐声音宛如清夜中流淌的山泉,与满堂的筝琴声相辉映。作者请大师停下手中的琴弦,是担心琴弦会因为大师的琴音太过动人而断裂。

诗中还提到了祖元大师具有神秘的能力,他可以预测人的生死和命运,将其比作一面镜子。然而,作者晚年才明白大师直言不讳的话语可能会引起他人的憎恨和嫉妒,因此祖元大师选择将自己的修行深藏于僻静的寺庙中,静静地聆听钟声和磬声。

诗中也提到了作者与祖元大师的交情。作者对大师的琴音赞不绝口,认为没有祖元大师的琴声,就像客人家里没有酒一样,一日不能没有他。当年祖元大师的琴艺已经是数寸碧玉般的高超,而如今他的琴音伴随着风雨声,连绵不绝。

祖元大师的个人特征也在诗中得以展现。他倾斜着帽子好像旧时一样,他的骨相奇特,清秀出众。诗中还提到了程婴、杵臼、伯夷和叔齐等历史人物,与祖元大师的形象相对照,表达出他孤高的境地和对琴道的追求。

最后,诗中出现了霜钟和秋月,微风吹过琴弦,祖元大师愉悦地弹奏着。公家的周彦笔墨如椽,而祖元大师的音乐表达能力也同样出众,他的言语和意义能够传达到人们心中。

整首诗词以赞美祖元大师的琴艺和人品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大师的敬仰和钦佩。通过描述大师的琴音、个人特征以及与他的交情,诗人展现了对大师音乐才华的赞叹和对他人格的赞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琴音比作清夜中流淌的泉水,将大师的骨相与历史人物相对照,展示了他的独特性和卓越才华。整首诗词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传达了作者对祖元大师的崇高评价,同时也表达了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黄庭坚 (共2393首诗)

苏黄,宋四家,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