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吟成此章”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冻吟成此章”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苦寒吟》

“冻吟成此章”的上一句是:苦调竟何言

“冻吟成此章”是诗词苦寒吟的最后一句

"冻吟成此章"平仄韵脚

拼音:dòng yín chéng cǐ zhāng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苦寒吟

孟郊 唐朝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壮阴夺正阳。

苦调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诗词解读

苦寒吟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苦寒吟》

作者:孟郊

朝代:唐代

天寒色青苍,

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

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

壮阴夺正阳。

苦调竟何言,

冻吟成此章。

中文译文:

天寒的颜色苍青,

北风呼啸着,叫嚣着枯萎的桑树。

厚重的冰上没有裂纹,

短暂的白昼中有着冷冽的光芒。

敲击石头也无法生火取暖,

寒冷的阴影夺取了温暖的阳光。

这苦涩的调子到底在诉说着什么,

寒冷的吟咏成就了这首诗章。

诗意和赏析:

《苦寒吟》描绘了一个严寒的冬季景象,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寒冷环境中的苦楚和无奈。

诗中以冰天雪地、寒风呼啸的北方冬天为背景,展现了严寒的景象。天空苍青,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仿佛在呼唤着那些干枯的桑树。厚冰上没有一丝裂纹,短暂的白昼中却散发着冷冽的光芒。这些描绘出的景象表达了冰天雪地、寒冷刺骨的氛围,给人一种严寒无比的感受。

诗中还通过敲击石头无法生火取暖和寒冷的阴影夺取了温暖的阳光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在冰天雪地中的无助和困苦。冰冷的环境使得作者无法获得温暖,阴冷的氛围夺去了阳光的照耀,使得寒冷更加深刻和难以忍受。

最后两句“苦调竟何言,冻吟成此章”,表达了作者面对苦寒环境时内心的无语和无奈,也表明了这首诗是在冰天雪地中冻吟而成的。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对自身感受的表达,传达了作者在严寒环境中的孤苦无助和无奈之情。

《苦寒吟》是孟郊以独特的诗意表达了冰天雪地中的苦楚和无奈,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刻画,给读者带来了冰冷的寒意,同时也让人深感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无奈。这首诗以其深情和独特的描写方式,展示了孟郊才华横溢的诗人才能,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冬季的严寒景象和人们生活的艰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kǔ hán yín
苦寒吟

tiān hán sè qīng cāng, běi fēng jiào kū sāng.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hòu bīng wú liè wén, duǎn rì yǒu lěng guāng.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qiāo shí bù dé huǒ, zhuàng yīn duó zhèng yáng.
敲石不得火,壮阴夺正阳。
kǔ diào jìng hé yán, dòng yín chéng cǐ zhāng.
苦调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作者信息

孟郊 (共384首诗)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