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岩下湘水深”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朝阳岩下湘水深”出自唐朝诗人元结的《朝阳岩下歌》

朝阳岩下歌

元结 唐朝

朝阳岩下湘水深,朝阳洞口寒泉清。

零陵城郭夹湘岸,岩洞幽奇带郡城。

荒芜自古人不见,零陵徒有先贤传。

水石为娱安可羡,长歌一曲留相劝。

诗词解读

朝阳岩下歌翻译、赏析和诗意

《朝阳岩下歌》是元结在唐代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以朝阳岩作为描写的背景,表达了对零陵地区山水景色的赞美和对先贤传统的思念。

朝阳岩下湘水深,朝阳洞口寒泉清。

零陵城郭夹湘岸,岩洞幽奇带郡城。

荒芜自古人不见,零陵徒有先贤传。

水石为娱安可羡,长歌一曲留相劝。

译文:

朝阳岩下的湘水很深,朝阳洞口的泉水清凉。

零陵城郭夹在湘江岸边,岩洞幽奇带有郡城的氛围。

从古以来就荒芜无人烟,只有零陵保留先贤的传统。

水石的欢乐确实令人羡慕,让我们一起唱一曲长歌留作相劝。

这首诗以朝阳岩为背景,描绘了岩下湘水的深邃和洞口泉水的清澈。作者通过描写零陵城郭夹在湘江岸边、岩洞幽奇的景象,展示了零陵独特的地理风貌。同时,作者也对荒芜无人的山水环境感到遗憾,却仍然强调了零陵地区保留了先贤的传统。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先贤传统的思念之情,其中水石为娱一句可见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畅想和向往。整首诗以开放、明快的口吻作书写,以长歌留相劝作结尾,给人一种激荡心灵的感觉。

这首诗通过对零陵地区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先贤传统的怀念之情。描写细腻、抒情充沛,堪称唐代山水诗的佳作之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元结 (共91首诗)

元结(719-772年),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浪士、漫郎,唐代道家学者。原籍河南(今河南洛阳),后迁鲁山(今河南鲁山县),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道家思想对元结影响深远。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约大历七年(约772年)入朝,后卒于长安。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郭勋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陈继儒鉴定本《唐元次山文集》、淮南黄氏刊本《元次山集》。今人孙望校点有《元次山集》。(生卒见元结墓表)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