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无不可”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达人无不可”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赠房卢氏琯》

“达人无不可”的下一句是:忘己爱苍生

赠房卢氏琯

王维 唐朝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

岂复少十室,弦歌在两楹。

浮人日已归,但坐事农耕。

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

秋山一何净,苍翠临寒城。

视事兼偃卧,对书不簪缨。

萧条人吏疏,鸟雀下空庭。

鄙夫心所尚,晚节异平生。

将从海岳居,守静解天刑。

或可累安邑,茅茨君试营。

诗词解读

赠房卢氏琯翻译、赏析和诗意

译文:

赠给房卢氏琯

无论何等优秀的人,都会忘记自己,而关爱苍生。也许他只有十个房间,但弦歌在两个房梁间响起。他日复一日忙于工作,但仍然坐在农田里务农。夕阳下,各自村庄在相望,而邑里多了鸡鸣的声音。秋天的山是多么纯净,翠绿覆盖着寒冷的城市。他视事时兼顾休息,对书籍不加簪缨修饰。荒凉中,人和官员都疏远,而鸟雀飞落在空旷的庭院。我尊重的是这种朴实的心境,他晚年的行为与他平生不同。他将寻找一个海岛居住,守护和平解除上天的惩罚。也许他可以建造安邑,而茅茨屋是他的试验之地。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忘我奉献的普通人的形象。他是一个达人,关心他人的福祉,忘记了自己。他虽然只有十个房间,世俗财富并不丰富,但他的心灵和音乐能够充实他的生活。尽管有家庭、工作和繁忙的生活,他还是坚持务农,忠于自己的本分。他热爱大自然,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色。他是一个真诚和朴实的人,不喜欢虚华和功利。尽管他老了,但他的行为依然与众不同,他将寻求一种平静的生活,保护和平与正义。同时,他也愿意为他所热爱的地方做出贡献。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普通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奉献精神和朴素生活的崇敬。诗中既有对苍生的关心,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展示了作者对平凡人物的真实感受。通过对房卢氏琯的描写,作者向读者传达了深深的敬意,并将他作为一个榜样。

诗中的景物描写鲜明而生动,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喜爱。从桑榆郁相望的景象到秋山的净化,都给人以美好的感受。而诗中的人物形象则展示出普通人在平凡中的伟大,通过对普通人生活状态的描写,体现了对朴实与真诚的赞美。

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和细腻的描述展示了作者对勤劳朴实、关心他人和热爱大自然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这种赞美也是对于一种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即每个人都能够以真诚和贡献为基础,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王维 (共404首诗)

王孟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