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羡当时万户侯”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谁羡当时万户侯”出自唐朝诗人贯休的《献钱尚父》

“谁羡当时万户侯”的上一句是:东南永作金天柱

“谁羡当时万户侯”是诗词献钱尚父的最后一句

"谁羡当时万户侯"平仄韵脚

拼音:shuí xiàn dāng shí wàn hù hòu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献钱尚父

贯休 唐朝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诗词解读

献钱尚父翻译、赏析和诗意

《献钱尚父》是唐代诗人贯休的作品。这首诗词描绘了贵族压迫庶民的不自由的现状,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贵族的不满和期望平等的渴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贵族迫使人们苦不堪言,他们的权势难以收拾。

宴会上满堂花醉的有三千名客人,而一把剑的威力能让十四个州感受到严寒。

鼓声和号角传遍天空,令人感到寒气袭人,风涛动荡,海山呈现秋色。

东南方向永远是金天柱,谁不羡慕当年那些千万户侯。

这首诗体现了贯休对社会现实的批评和反思。他通过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贵族压迫和人们无助的境况。满堂花醉的场面,象征着贵族享乐的作风,而一剑寒霜则象征着庶民所受到的痛苦和折磨。诗中的鼓角揭天和风涛动地则表达了贵族权势的威压与动荡不安的局势。

最后两句诗,“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向往和对贵族的不满。东南方向永远是金天柱,暗指现在的社会仍然由贵族掌握,而当时的千万户侯则是对那些有权势的贵族的嫉妒和不满。

整体上,这首诗以饱含深情的语言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类渴望平等的情感。通过对贵族和庶民生活的对比,作者希望能够唤起人们的思考和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关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贯休 (共517首诗)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