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林独与白云期”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空林独与白云期”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早秋山中作》

早秋山中作

王维 唐朝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谿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诗词解读

早秋山中作翻译、赏析和诗意

《早秋山中作》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无才不敢累明时,

思向东谿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

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

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

空林独与白云期。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清静寂寞的早秋山中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倾慕和与世隔绝的心境。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蛩蝉声、白云和柴门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情和对官职名利的淡漠。

赏析:

诗词以写景为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首句“无才不敢累明时”表明诗人自知才能有限,不敢担负起时代的重任,选择了隐居山中。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东谿的思念,愿意守护着自己的故园。这里的“东谿”指的是诗人家乡的溪谷,体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婚嫁和官位的淡漠态度。诗人认为尚早步入平凡的婚姻之中,却嫌陶渊明放弃官职的决定来得太迟。这表明诗人对物质名利的追求并不在乎,反而更加向往自由和宁静的生活。

接下来的两句“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描绘了早秋时分的自然景象。蛩和蝉是秋天的昆虫,它们的声音给人一种孤寂和忧伤的感觉,与诗人内心的寂寞相呼应。

最后两句“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对自然的依赖。诗人的柴门寂寞无人来访,只有他独自与白云为伴。这种与自然相伴的寂寞生活,也是诗人追求宁静和自由的体现。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的描绘为主线,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漠和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王维 (共404首诗)

王孟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