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各有偏好”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人各有偏好”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截树》

"人各有偏好"平仄韵脚

拼音:rén gè yǒu piān hǎo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九皓  (仄韵) 去声二十号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截树

白居易 唐朝

种树当前轩,树高柯叶繁。

惜哉远山色,隐此蒙笼间。

一朝持斧斤,手自截其端。

万叶落头上,千峰来面前。

忽似决云雾,豁达睹青天。

又如所念人,久别一款颜。

始有清风至,稍见飞鸟还。

开怀东南望,目远心辽然。

人各有偏好,物莫能两全。

岂不爱柔条,不如见青山。

诗词解读

截树翻译、赏析和诗意

《截树》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截树

种树当前轩,

树高柯叶繁。

惜哉远山色,

隐此蒙笼间。

一朝持斧斤,

手自截其端。

万叶落头上,

千峰来面前。

忽似决云雾,

豁达睹青天。

又如所念人,

久别一款颜。

始有清风至,

稍见飞鸟还。

开怀东南望,

目远心辽然。

人各有偏好,

物莫能两全。

岂不爱柔条,

不如见青山。

中文译文:

种树时就在轩下,

树木高大,枝叶繁茂。

可惜啊,远山的美景,

被这些树木遮蔽了。

有一天,我拿起斧子,

亲手砍掉了树的顶端。

万叶落在我的头上,

千峰出现在我的面前。

突然间,像是破开了云雾,

豁然开朗,看到了青天。

就像是我所思念的人,

久别重逢,展现出一种笑颜。

清风渐渐地吹来,

我可以看到飞鸟归来。

怀着开阔的心情,

向东南方望去,眼睛深远,心灵开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

但物质世界无法两全。

何不去爱那柔软的树枝呢?

不如去欣赏青山的美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种树者的经历和感悟。诗人在种树期间,树木长得高大茂盛,但同时也阻挡了远处山色的美景,给人以遗憾之感。于是,诗人突然决定砍掉树木的顶端,让万叶飘落在他的头上,千峰映入他的面前。这一举动象征着诗人通过决断和行动,摆脱了某种束缚,看到了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境界。

这种突破不仅仅是对外在环境的改变,也是内心世界的一种解放。通过与自然界的互动,诗人感受到了自由和豁达,好像与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心情愉悦。清风吹来,飞鸟归巢,他的目光和心灵都变得开阔。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与物之间选择的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和追求,但在物质世界中,往往无法同时得到所有的东西。诗人认为与其追求某种柔弱的物质,不如欣赏大自然的壮美景色,比如青山。这句话暗示了诗人对于纯朴、自然的追求,以及对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取舍的思考。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开阔和纯朴美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白居易 (共2741首诗)

元白,刘白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