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览千载事”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目览千载事”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学阮公体三首》

"目览千载事"平仄韵脚

拼音:mù lǎn qiān zǎi shì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学阮公体三首

刘禹锡 唐朝

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

只言绳自直,安知室可欺。

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

人生不失意,焉能慕知己。

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

出门有远道,平野多层阴。

灭没驰绝塞,振迅拂华林。

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

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

目览千载事,心交上古人。

侯门有仁义,灵台多苦辛。

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

诗词解读

学阮公体三首翻译、赏析和诗意

《学阮公体三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年轻时志向坚定,坚持自己的信仰,不随波逐流的精神。诗意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态度的思考和对于学习成长的愿望。

第一首描绘了少年时代对于信仰和坚持的追求,认为只有立场坚定才能避免被欺骗。

第二首表达了对于艰难险阻的面对态度,认为只有折断百次才能成为真正的医者。

第三首讲述了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对于修养的追求,认为学习过去的经验可以启迪自己的心灵。

这首诗强调了坚定和不屈的精神,以及对于知识和历史的追求。通过描写不畏艰难和对于修养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追求真理的决心。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个人的成长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责任和道德准则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刘禹锡 (共723首诗)

刘白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