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下宫人出”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帘下宫人出”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斗鸡》

"帘下宫人出"平仄韵脚

拼音:lián xià gōng rén chū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四质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斗鸡

杜甫 唐朝

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

帘下宫人出,楼前御柳长。

仙游终一閟,女乐久无香。

寂寞骊山道,清秋草木黄。

诗词解读

斗鸡翻译、赏析和诗意

《斗鸡》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片寂寞而凄美的景象。

诗中开头,写斗鸡首次赏识到了锦绣的美丽,舞马也已经登上了高台。接着描述了帘下宫人们走出来,楼前的御柳长长垂下。这里可以看出,宫廷中的花鸟与美人的交织,展现出一幅繁花似锦的情景。

然而,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仙游终一閟,女乐久无香”这样的表达,表达了这里曾经的喧嚣已经消逝,留下的只有寂寞。诗人所处的地方寂寞而荒凉,王宫中的仙境和宫廷乐声已经消失了。

最后的两句“寂寞骊山道,清秋草木黄”将读者的思绪带入了一幅凄美的秋景中。这里的骊山寂寞而黄了,草木萧瑟,呼应了诗中前面的寂寞氛围,又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萧索之感。

诗中的意境透露着无奈与凄凉,描绘了一份美好的过去已不再的悲凉景象。杜甫通过诗中的描写表达了他对逝去的岁月和失去的美好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失望和无奈。这首诗既有对封建王朝的宏大壮丽的景象的描绘,又透露出一丝韵味和诗意的深沉感受,堪称杜甫一生诗作中的佳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òu jī
斗鸡

dòu jī chū cì jǐn, wǔ mǎ jì dēng chuáng.
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
lián xià gōng rén chū, lóu qián yù liǔ zhǎng.
帘下宫人出,楼前御柳长。
xiān yóu zhōng yī bì, nǚ lè jiǔ wú xiāng.
仙游终一閟,女乐久无香。
jì mò lí shān dào, qīng qiū cǎo mù huáng.
寂寞骊山道,清秋草木黄。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