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行天涯”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游子行天涯”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

“游子行天涯”的下一句是:慈亲倚堂门

"游子行天涯"平仄韵脚

拼音:yóu zǐ xíng tiān yá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平韵) 上平九佳  (平韵)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游子

孟郊 唐朝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诗词解读

游子翻译、赏析和诗意

《游子》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萱草生堂阶,

游子行天涯。

慈亲倚堂门,

不见萱草花。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离家在外的情景。诗人孟郊以萱草作为象征,表达了游子离家后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诗中的游子行走在天涯海角,远离故乡,思念之情如同萱草一样,在堂阶上繁茂生长。然而,慈亲却在堂门前倚着,却不见故乡的萱草花,这进一步加深了游子的思乡之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游子的思乡之情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孟郊以萱草为意象,用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沉的情感。诗中的堂阶和堂门象征着家庭和亲情,游子离家后,心系亲人,思念之情如同萱草在堂阶上茂盛生长。游子行走在天涯海角,离开了故乡,但思乡之情却如影随形。最后一句“不见萱草花”,反衬出游子的孤独和离乡之苦。整首诗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对萱草的描绘,给人以强烈的思乡之情和离别之痛的感受。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离乡游子的同情和对家庭亲情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离乡背井的现实。孟郊以简洁的语言和富有意象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在离别和彷徨中对亲情的珍视和思念之情,使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游子的离愁和家国情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óu zǐ
游子

xuān cǎo shēng táng jiē, yóu zǐ xíng tiān yá.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cí qīn yǐ táng mén, bú jiàn xuān cǎo huā.
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作者信息

孟郊 (共384首诗)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