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河阳鬓”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发改河阳鬓”出自隋朝诗人吕让的《和入京》

和入京

吕让 隋朝

俘囚经万里,憔悴度三春。

发改河阳鬓,衣余京洛尘。

钟仪悲去楚,随会泣留秦。

既谢平吴利,终成失路人。

诗词解读

和入京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入京》是隋代文人吕让所作的一首诗,描述了自己被俘囚后经历万里的艰苦旅程,身心的疲惫与憔悴。诗中还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及对历史沉浮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被俘囚离家,脸上衰颓显三春。发丝渐渐有了河阳的白发,衣服上沾满京洛的尘土。钟仪珍重闻说楚地已逝,曾随徒众会面时泪如雨落在秦地。虽然曾因平定吴国而获利,却最终沦为迷失方向的行人。

这首诗词以描写被囚离家的艰辛之旅为主线,通过表达作者内心的苦闷和离故园的惆怅,展现了一个被战乱摧残的人的悲凉形象。诗中运用了象征与意象的手法,通过河阳的鬓发和京洛的尘土来展现岁月流转和沧桑感。作者以细腻而凄凉的笔触,展示了个体在乱世中的挣扎与迷惘。而最后一句“终成失路人”,则点出了作者的自嘲和无奈。

这首诗词以其清绝的意境、细腻的描写和凄凉的情感而被人称颂。它表达了作者在流亡途中的心境,通过描写疲惫的容颜和沾满尘土的衣袖,传达出离乡背井的苦楚和对故土的眷恋。整首诗运用了反衬的手法,通过对个人命运与历史变迁的对比,让人对乱世变迁产生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以简练而深沉的语言,以及表情真挚的描写,展现了一个被困乱世的个体的心灵痛苦和苍凉境地。它诗意深沉,意境优美,给人以思索与共鸣,不难理解为何吕让以此诗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吕让 (共1首诗)

  吕让,生卒不详,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芮城)人,潭州刺史吕渭之(四)子,初为太子右庶子,后迁海州刺史。隋朝诗人,仅一首作品《和入京》传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