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无尽时”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白云无尽时”出自宋朝诗人范仲淹的《游乌龙山寺》

"白云无尽时"平仄韵脚

拼音:bái yún wú jìn shí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游乌龙山寺

范仲淹 宋朝

高岚指天近,远溜出山迟。

万事不到处,白云无尽时。

异花啼鸟乐,灵草隐人知。

信是栖真地,林僧半雪眉。

诗词解读

游乌龙山寺翻译、赏析和诗意

《游乌龙山寺》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范仲淹。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乌龙山寺的景色和感受。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高岚指天近,远溜出山迟。

万事不到处,白云无尽时。

异花啼鸟乐,灵草隐人知。

信是栖真地,林僧半雪眉。

这首诗词的意境是通过描绘山寺的景色和自然元素,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的赏析如下:

首先,诗中的“高岚指天近,远溜出山迟”描绘了山峰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无穷的力量。

其次,诗中的“万事不到处,白云无尽时”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意境。白云象征着无尽的时间和无限的可能性,而“万事不到处”则暗示了人生中的种种困扰和烦恼并不是无处不在的,人们应该超越这些琐事,追求更高的境界。

诗中的“异花啼鸟乐,灵草隐人知”描绘了山寺中的异花和鸟儿的欢乐,以及灵草的神秘。这些景象传达了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氛围,也暗示了山寺的独特之处和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诗中的“信是栖真地,林僧半雪眉”表达了作者对山寺的认同和敬重。这里的“栖真地”指的是修行的地方,而“林僧半雪眉”则描绘了山寺中的僧人,给人一种清净和超脱尘世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寺的景色和自然元素,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它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无穷的力量,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意境和对宁静祥和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óu wū lóng shān sì
游乌龙山寺

gāo lán zhǐ tiān jìn, yuǎn liū chū shān chí.
高岚指天近,远溜出山迟。
wàn shì bú dào chù, bái yún wú jìn shí.
万事不到处,白云无尽时。
yì huā tí niǎo lè, líng cǎo yǐn rén zhī.
异花啼鸟乐,灵草隐人知。
xìn shì qī zhēn dì, lín sēng bàn xuě méi.
信是栖真地,林僧半雪眉。

作者信息

范仲淹 (共313首诗)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