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贼还奔突”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盗贼还奔突”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巴山》
"盗贼还奔突"平仄韵脚
拼音:dào zéi hái bēn tū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六月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巴山
巴山遇中使,云自峡城来。
盗贼还奔突,乘舆恐未回。
天寒邵伯树,地阔望仙台。
狼狈风尘里,群臣安在哉。
诗词解读
巴山翻译、赏析和诗意
巴山
巴山遇中使,云自峡城来。
盗贼还奔突,乘舆恐未回。
天寒邵伯树,地阔望仙台。
狼狈风尘里,群臣安在哉。
译文:
巴山地区,接待了一位来自峡城的使者。
盗贼还在四处作案,使者乘坐的车辆可能还没有回来。
天气寒冷,我站在邵伯树旁观望着仙台。
我身陷逆境,风尘扑面,朝廷里的群臣人们还安全吗?
诗意:
《巴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困境下的忧虑和对朝廷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巴山地区的景色和面临的危险境况。作者通过叙述遇到的种种困难和不安的情况,反映出自己对国家政局的担忧和对时局的忧虑之情。
赏析:
《巴山》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境遇的描写,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形势和政治动荡的忧虑之情。描绘了巴山地区的寒冷自然环境和乱世中的盗贼横行,传递出一种无助和困惑的心情。在这个荒凉的环境中,诗人仰望着仙台,思念朝廷和群臣的安危。整首诗写景清新,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政局的担忧和对社会动荡的思考,也体现了诗人对家国的深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