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米散同舟”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减米散同舟”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解忧》

解忧

杜甫 唐朝

减米散同舟,路难思共济。

向来云涛盘,众力亦不细。

呀坑瞥眼过,飞橹本无蒂。

得失瞬息间,致远宜恐泥。

百虑视安危,分明曩贤计。

兹理庶可广,拳拳期勿替。

诗词解读

解忧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解忧》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减少米粮分给同舟的人,思虑重重行路艰辛。

往日的云涛绵延不绝,众人的力量也不算微不足道。

缺口闪烁而过,行船在空中摇摆。

得与失只是短暂的一瞬间,实现远大目标怕沉默不语。

百般担忧看安危,清楚曾经英明的决策。

这个理念应该被广泛传播,真诚地希望我们能不替代地相信。

诗意:

《解忧》这首诗写的是船上的众人共同努力解决困难的场景。诗中描述了如何减少食物供给来帮助同行的人,同时也描绘了路途艰辛和思虑重重。诗人通过表达云涛绵延不绝以及众人的力量不可小觑,强调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于困难与目标的看法。他用“缺口闪烁而过”形容瞬间的得与失,告诉人们实现远大目标需要坚持不懈。然后,诗人提到了百般担忧的视角,强调了曾经英明的决策,并呼吁世人广泛传播这样的理念,不要轻易替代信任,而要真诚地团结起来。

赏析:

《解忧》通过描述船上的众人合作克服困难的情景,反映了杜甫对于团结合作的思考和推崇。诗中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以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观点和情感。通过诗人的抒发,引起人们对于团结合作和坚持的思考,激励人们在困境中不放弃,勇往直前。这首诗意境高远,用充满哲理和深意的语言,表明了诗人对于人类团结共进和积极奋斗的思考与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iě yōu
解忧

jiǎn mǐ sàn tóng zhōu, lù nán sī gòng jì.
减米散同舟,路难思共济。
xiàng lái yún tāo pán, zhòng lì yì bù xì.
向来云涛盘,众力亦不细。
ya kēng piē yǎn guò, fēi lǔ běn wú dì.
呀坑瞥眼过,飞橹本无蒂。
dé shī shùn xī jiān, zhì yuǎn yí kǒng ní.
得失瞬息间,致远宜恐泥。
bǎi lǜ shì ān wēi, fēn míng nǎng xián jì.
百虑视安危,分明曩贤计。
zī lǐ shù kě guǎng, quán quán qī wù tì.
兹理庶可广,拳拳期勿替。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