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又花落”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花开又花落”出自唐朝诗人许浑的《惜春》

“花开又花落”是诗词惜春的第一句

惜春

许浑 唐朝

花开又花落,时节暗中迁。

无计延春日,可能留少年。

小丛初散蝶,高柳即闻蝉。

繁艳归何处,满山啼杜鹃。

诗词解读

惜春翻译、赏析和诗意

《惜春》

花开又花落,时节暗中迁。

无计延春日,可能留少年。

小丛初散蝶,高柳即闻蝉。

繁艳归何处,满山啼杜鹃。

译文:

春天花朵绽放又凋落,季节悄悄地转移。

无法延长春日的光阴,可惜青春岁月短暂。

花丛中初次散出蝶舞,高大的柳树上已能听到蝉鸣。

丰盛的色彩归去何方,满山林中杜鹃鸣啼悠扬。

诗意与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离愁别绪的诗词,通过描写春天花开花落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无奈和对春光易逝的惋惜之情。

诗中描绘了春天花开花落、季节转移的景象,隐喻了时间的无情流逝。诗人感慨岁月不可挽回,他无法延长春日的光阴,而想留住自己年轻的时光。

接着,诗人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花丛中蝴蝶初次飞舞,高大的柳树上能听到蝉鸣。这些景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景色和声音,增加了诗词的生动感。

最后,诗人用“繁艳归何处”和“满山啼杜鹃”来表达他对美好时光的向往。繁盛的花朵和美丽的色彩都逐渐归去,而杜鹃的啼鸣似乎在唤起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思念。

整首诗词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以及对时光流逝的反思,表达了对青春逝去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感情,唤起了读者对于生命和美好时光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许浑 (共447首诗)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