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年非”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四十九年非”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李白 唐朝

何处闻秋声,翛翛北窗竹。

回薄万古心,揽之不盈掬。

静坐观众妙,浩然媚幽独。

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

懒从唐生决,羞访季主卜。

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

野情转萧洒,世道有翻覆。

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

诗词解读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中文译文:

何处听到秋天的声音,轻飘飘地从北窗传来的竹叶声。

我的心追随着秋天,却无法掬起一掌。

我静坐着,观赏着奇妙的景色,浩然的宁静中显露着幽独的美。

白云从南山飘来,在我的屋檐下暂时停留。

我不愿意随波逐流,也不愿意去拜访季家做卜。

四十九年的岁月已经过去,无法重来。

野性情愈发放纵,世道却在变幻不定。

陶令已经离去,但终会回来,田家的酒应该已经酿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李白寻找和追随秋天的心境和情感。诗人在静坐中欣赏秋天的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追求幽独的渴望。他感慨时间的流逝,无法回到过去,也展示了对世道变幻不定的担忧和对自由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丰富,用词质朴,描绘了李白独特的思考和感受。他通过描写秋天的声音、竹叶的声音,以及白云停留在屋檐下等细节,展现了自然和诗人内心的交流和亲近。他以自己独立的个体存在为基础,表达了对自由、独立和追求真理的渴望。

整首诗以寓情于景的手法,揭示了李白对自然、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悟。诗中也暗含了对陶渊明的怀念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酒的寓意表达了对真实、自由和放松的追求。整首诗既展示了诗人个人情感的宣泄,又体现了对人生意义和社会状况的反思,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审美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李白 (共981首诗)

大李杜,酒中八仙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