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拊掌见笑”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拊掌见笑”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杜处士好书画》

杜处士好书画

苏轼 宋朝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见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诗词解读

翻译及注释

翻译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牛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注释

(1)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

(2)宝:这里是动词,珍藏。

(3)囊:袋子,此处指画套。用彩锦做装画的袋子,用玉石做卷画的轴子。

(4)曝:晾、晒。

(5)搐:抽搐,收缩。

(6)掉:摇着尾巴。掉,摆动,摇动。

(7)然:认为⋯⋯是对的。

(8)所宝:所珍藏的画

(9)戴嵩:唐代画家

(10)锦襄玉轴:以玉为轴,用锦囊盛起来

(11)拊掌:拍手

(12)翘起尾巴

杜处士好书画简析

  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任何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文章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通过引用手法来加以说明本文的中心思想。做任何事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正如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

  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做其他事也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即使是名家的创作,也应该以真实的事理为依据。文章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也就是5个字:实践出真知。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ù chǔ shì hǎo shū huà
杜处士好书画

shǔ zhōng yǒu dù chǔ shì , hǎo shū huà, suǒ bǎo yǐ bǎi shù.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yǒu dài sōng niú yī zhóu, yóu suǒ ài, jǐn náng yù zhóu, cháng yǐ zì suí..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yī rì pù shū huà, ér yī mù tóng jiàn zhī, fǔ zhǎng jiàn xiào, yuē:" cǐ huà dòu niú yě, niú dòu lì zài jiǎo, wěi chù rù liǎng gǔ jiān.
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见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jīn nǎi diào wěi ér dòu, miù yǐ!" chǔ shì xiào ér rán zhī.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gǔ yǔ yún:" gēng dāng wèn nú, zhī dāng wèn bì.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 bù kě gǎi yě.
”不可改也。

作者信息

苏轼 (共3459首诗)

苏黄,三苏,苏辛,宋四家,唐宋八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