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来时路”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不记来时路”出自宋朝诗人王炎的《点绛唇(崇阳野次)》

“不记来时路”的上一句是:乱山无数

“不记来时路”是诗词点绛唇(崇阳野次)的最后一句

"不记来时路"平仄韵脚

拼音:bù jì lái shí lù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七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点绛唇(崇阳野次)

王炎 宋朝

雨湿东风,谁家燕子穿庭户。

孤村薄暮。

花落春归去。

浪走天涯,归思萦心绪。

家何处。

乱山无数。

不记来时路。

诗词解读

点绛唇(崇阳野次)翻译、赏析和诗意

《点绛唇(崇阳野次)》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炎。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雨湿东风,谁家燕子穿庭户。

孤村薄暮,花落春归去。

浪走天涯,归思萦心绪。

家何处,乱山无数。

不记来时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湿的春天,东风吹拂着,燕子飞过庭院。在黄昏时分,一个孤寂的村庄中,花朵凋零,春天的气息渐渐离去。诗人思绪飘荡着,像浪花漂泊到天涯一样,思念归家的心情缠绕着他的心。他不知道自己的家在何方,周围是一片山峦交错,纷乱无数,已经记不清来时的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寂而迷失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诗人以雨湿的东风为背景,通过燕子穿过庭院的形象,表达了春天的离去和季节更替的无情。在孤村的黄昏时分,花朵凋零,寓意着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诗人的思绪像浪花一样漂泊到天涯,表达了他对家的思念之情。而乱山无数的描绘,则增加了诗中的迷茫和困惑感。诗人已经忘记了来时的路,也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这种迷失感强化了诗中的孤独主题。

整首诗以简洁而凄凉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心情,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将自然景色与人的内心感受相结合,使读者感受到了孤独、迷茫和回家的渴望。这首诗词展示了王炎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离散、彷徨和家国情怀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王炎 (共820首诗)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