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卧水声中”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柳卧水声中”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清明日狸渡道中》

清明日狸渡道中

范成大 宋朝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诗词解读

创作背景

范成大在绍兴二十四年(1164)任徽州司户参军,赴任途中时值清明,山行道中两旁的所见所闻令世人有感而发。

翻译及注释

翻译

泪水沾满纶巾,连绵不断。散乱的头发,帽子也被风吹斜了。繁花染红了山野,柳条卧在水面上。石兽立在道路两旁,纸也在半空中旋飞。人们离开了坟墓以后,乌鸦小鸟们活跃起来,四处觅食。

注释

①范成大在绍兴二十四年(1164)任徽州司户参军。此诗当作于赴任途中。联系诗集中前后诗篇分析,“狸渡”似在皖南南陵一带。

⑦骊湎:连绵不绝。巾,古冠之一种。以葛、缣制成,横著额上。

④披披:散乱的样子。侧帽:帽子被风吹歪。

④石马:坟前接道两旁之石兽。

⑤纸鸢(yuan):鹰形风筝。

⑥墦(fan):坟墓。

鉴赏

诗人范成大就清明山行道中所见景象,一路叙来。山风、细雨,花燃,柳卧,唯独不见一个人影,在这样空廓的背景上.大自然显得颇有活力,但这只是一种艺术的对照。后四句写坟地上扫墓的人散去,只剩下石马、纸鸢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作伴。而令人憎恶的乌鸦之类则活跃起来,上下翻飞,四处觅食,暗示出长眠地下的死者亡灵的寂寞。反映出范成大离乡远行途中,心头泛起的一种怅惘、失落之感。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qīng míng rì lí dù dào zhōng
清明日狸渡道中

sǎ sǎ zhān jīn yǔ, pī pī cè mào fēng.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huā rán shān sè lǐ, liǔ wò shuǐ shēng zhōng.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shí mǎ lì dāng dào, zhǐ yuān míng bàn kōng.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fán jiān rén sàn hòu, wū niǎo zhèng xī dōng.
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作者信息

范成大 (共1979首诗)

南宋四大家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仅两月,被劾罢。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卒,年六十八,追赠五官,后加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