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向海天寻月去”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欲向海天寻月去”出自清朝诗人丘逢甲的《元夕无月》

“欲向海天寻月去”的上一句是: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的下一句是: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夕无月

丘逢甲 清朝

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诗词解读

翻译及注释

翻译

满城灯火荡漾着一片春烟,

天色阴沉,月亮隐在海天的那边。

看到鳌山灯彩,引起了仙人流泪,

海外的神山已经沉沦三年!

三年后的今夜天空不见月光,

美丽的月亮大概在台湾故乡。

想到海天之外去寻找明月,

半夜里做梦,神魂飞渡重洋。

注释

①元夕:农历正月十五之夜。

②六鳌句:鳌同鼇,《列子·汤问》:“龙伯之国有大人,一钓而连六鳌”,又《摭遗》:“李白自称海上钓鳌客,谒宰相问他:“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为钩线?”后来诗家就常用钓鳌客来比喻豪迈有为的人。这里借指鳌山,是把灯彩迭成山的形状;仙是作者自比,因看鳌山灯彩联想到后句的神山沦没而伤心流泪。

③神山:《史记·秦始皇纪》:“海中有三神仙:蓬莱、方丈、瀛州,仙人居之”,这里指台湾岛。

④五更:以前把一夜分成五更,一更大约两小时,此处指深夜。鲲洋:台湾南部有海口名七鲲身台湾岛,鲲洋,指台湾海峡。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uán xī wú yuè
元夕无月

mǎn chéng dēng shì dàng chūn yān, bǎo yuè chén chén gé hǎi tiān.
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kàn dào liù áo xiān yǒu lèi, shén shān lún mò yǐ sān nián! sān nián cǐ xī yuè wú guāng, míng yuè duō yīng zài gù xiāng.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yù xiàng hǎi tiān xún yuè qù, wǔ gēng fēi mèng dù kūn yáng.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作者信息

丘逢甲 (共2首诗)

晚清诗界革命二巨子

丘逢甲(1864年~1912年),汉族,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祖籍广东镇平(今广东蕉岭),1864年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1887年中举人,1889年己丑科同进士出身,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1895年5月23日,任义勇军统领;1895年秋内渡广东,先在嘉应和潮州、汕头等地兴办教育,倡导新学,支持康梁维新变法;1903年,被兴民学堂聘为首任校长;后利用担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的职务之便,投身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与同盟会等革命党人参与许雪秋筹划的潮州黄冈起义等革命活动。中华民国建国后,丘逢甲被选为广东省代表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临时政府。1912年元旦因肺病复发,1912年2月25日病逝于镇平县淡定村,终年48岁。台湾建有逢甲大学以示纪念。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