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怜小儿女”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遥怜小儿女”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减字木兰花》

“遥怜小儿女”的上一句是: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的下一句是:未解忆长安

"遥怜小儿女"平仄韵脚

拼音:yáo lián xiǎo ér nǚ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六语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减字木兰花

黄庭坚 宋朝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因戏作

举头无语。

家在月明生处住。

拟上摩围。

最上峰头试望之。

偏怜络秀。

苦淡同甘谁更有。

想见牵衣。

月到愁边总不知。

诗词解读

减字木兰花翻译、赏析和诗意

《减字木兰花》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在闺房中只独自观赏,

遥想起那些小男女,

却不能解忆起长安城。

因为戏弄而举头无语,

家在月明之地居住。

欲上摩围最高峰,

偏爱细腻秀丽的花朵。

苦与淡一同分享,

谁更有幸福?

想要见到那手牵的人,

月亮到愁边总是无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独自在家中观赏花朵的情景。她远离长安城,思念着那些幼小的男女儿童,却无法忘记长安的记忆。诗人写到了她因为玩耍而笑得无话可说,她的家在月明之地,渴望登上最高的山峰,特别喜爱那些细腻而美丽的花朵。诗中也探讨了苦与淡共同分担的问题,思考了谁更加幸福。最后,诗人表达了她渴望与牵着她手的人相见,但月亮到了她忧愁的边缘时并不知情。

赏析:

《减字木兰花》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女子内心的情感和思绪。诗中使用了减字技法,即在每句诗中减少一个字,使诗的表达更加凝练。诗人通过描写女子独自观赏花朵的场景,表达了她对过去的回忆和对远离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句,把女子的情感与长安城的记忆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诗中的“因戏作举头无语”表现了女子因为玩耍而欢笑得无话可说的状态,突显了她孩童般的天真和快乐。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到女子的内心世界中,感受她的情感和思绪。

最后两句“想见牵衣,月到愁边总不知”表达了女子对与心爱之人相聚的期盼,但却又感到无奈和忧愁的心情。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女子内心的情感和对家乡的思念,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黄庭坚 (共2393首诗)

苏黄,宋四家,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