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长安不见使人愁”出自宋朝诗人汪元量的《忆王孙》

忆王孙

汪元量 宋朝

长安不见使人愁。

物换星移几度秋。

一自佳人坠玉楼。

莫淹留。

远别秦城万里游。

诗词解读

忆王孙翻译、赏析和诗意

《忆王孙》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汪元量。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忆起王孙,长安不见令人愁。

物换星移几度秋。

从前那位美丽的佳人曾坠下玉楼,

不要停留,远离了秦城,万里游。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离别的痛苦之情。以下是对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开篇表达了作者对长安的思念之情。长安是当时的东京,也是繁华鼎盛的城市,而作者却在离开长安后感到无法再见到那里的人和事物而感到愁苦。

接着,诗词通过"物换星移几度秋"这一句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更迭。物换指的是物事的变迁,星移则指的是星星的变动,秋天的几度则象征了时间的流逝。这句诗意呼应了开头的长安不见,说明作者在时间的变迁中,与长安的联系已经逐渐消失。

诗词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作者对一位美丽的佳人的回忆,她曾经从玉楼坠落。这句描写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似乎在暗示着美好的事物也会有逝去的时刻。而"莫淹留"则是作者对自己的告诫,不要停留在过去的回忆中,要继续向前。

最后两句"远别秦城万里游"表达了作者离开长安并进行漫长旅行的境况。离别秦城意味着作者与长安的绝别,万里游则强调了旅途的遥远和漫长。整首诗词通过对过去的回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痛苦,展现了作者对往事的思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逝去时光和长安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离别和岁月流转的感慨。通过诗人的情感抒发,读者也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汪元量 (共639首诗)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元世祖许可,出家为道士,离开大都还江南,暗中结交抗元志士,在浙、赣一带鼓动反元,图谋恢复宋室江山。与民族志士谢翱来往甚密。谢翱曾作《续操琴·哀江南》,歌颂其抗元活动。晚年退居杭州,为道士以终。

汪元量在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其诗大多为记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而作,在后世有“宋亡之诗史”之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道:“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于宋末之事,皆可据以征信。”有《湖山类稿》五卷、《水云集》一卷传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