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收春色将归去”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谁收春色将归去”出自唐朝诗人韩愈的《晚春二首·其二》

“谁收春色将归去”是诗词晚春二首·其二的第一句

晚春二首·其二

韩愈 唐朝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诗词解读

晚春二首·其二翻译

花草树木们似乎都知道春天就要离去,因此它们费尽心思争芳斗艳。

杨花榆荚没有百花的芬芳,只知道飘洒花絮像雪花般漫天飞舞。

晚春二首·其二简析

  本篇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作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wǎn chūn èr shǒu qí èr
晚春二首·其二

shuí shōu chūn sè jiāng guī qù, màn lǜ yāo hóng bàn bù cún.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yú jiá zhǐ néng suí liǔ xù, děng xián liáo luàn zǒu kōng yuán.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作者信息

韩愈 (共359首诗)

唐宋八大家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