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去九江侧”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来去九江侧”出自唐朝诗人崔颢的《长干曲四首(一作江南曲)》

“来去九江侧”的下一句是:同是长干人

"来去九江侧"平仄韵脚

拼音:lái qù jiǔ jiāng cè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三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长干曲四首(一作江南曲)

崔颢 唐朝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诗词解读

长干曲四首(一作江南曲)翻译、赏析和诗意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

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

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

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

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

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

莫畏莲舟重。

中文译文:

你的家住在何处,

我住在横塘。

停下船来暂时借问,

或许是同乡。

我家靠近九江水,

来去九江之间。

虽同是长干人,

我从小却不相识。

下游渚处风浪多,

莲舟逐渐稀少。

但你怎能不等我,

独自逆潮归去。

三江潮水急流滚滚,

五湖波浪翻腾涌动。

从古以来,花就娇柔,

你不必畏惧莲舟的沉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长干曲的形式来叙述一段相思之情。诗中的“君”和“妾”可能指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他们彼此相思却身处不同的地方。诗人对这段相思之情的表达异常细腻而感人。

诗人首先描述了他们分别所在的地方,通过停船询问的方式,试图了解对方来自何处,希望能找到彼此的相似之处。然而他们虽然是同乡,却从小不相识,彼此陌生而遥远。在下游的渚处,风浪愈发猛烈,莲舟的出现越来越少,诗人感叹着他们无法相聚,只能一个人逆流返回。

最后两句表达了相思之情中的坚持与坚强,诗人说三江潮水急流涌动,五湖波浪翻腾,但这并不能阻挡他们之间的思念。诗中的花儿虽然柔弱轻盈,莲舟却并不需要害怕沉重,他们会坚定地等待彼此,直到再次相聚。

整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相思之情中的坚韧和执着。诗人用长干曲的形式,增添了诗歌的音乐感,使得诗情更加抒发深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崔颢 (共44首诗)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黄鹤楼》。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