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清音”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山水有清音”出自宋朝诗人范仲淹的《留题小隐山书室》

"山水有清音"平仄韵脚

拼音:shān shuǐ yǒu qīng yīn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留题小隐山书室

范仲淹 宋朝

小径小桃深,红光隐翠阴。

是非不到耳,名利本无心。

笋迸饶当户,云归半在林。

何须听丝竹,山水有清音。

诗词解读

留题小隐山书室翻译、赏析和诗意

《留题小隐山书室》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位于小隐山上的书房,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心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和清净的心愿。

诗中描述了一条小径,两旁种满了桃树,小径弯曲而深,桃花的红光隐约透过翠绿的树阴。这里的环境宁静而幽静,远离了尘嚣和是非纷扰。诗人表示自己不愿意听闻是非之事,也不追求名利,心境宁静淡泊。

诗中还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新生的竹笋从门前的土地中冒出,生机盎然。云归半在林中,山间的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诗人认为,不需要倾听丝竹乐声,因为山水本身就有一种清净的音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清净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通过远离尘嚣和名利的纷扰,寻找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这种追求与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态度相契合,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价值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liú tí xiǎo yǐn shān shū shì
留题小隐山书室

xiǎo jìng xiǎo táo shēn, hóng guāng yǐn cuì yīn.
小径小桃深,红光隐翠阴。
shì fēi bú dào ěr, míng lì běn wú xīn.
是非不到耳,名利本无心。
sǔn bèng ráo dàng hù, yún guī bàn zài lín.
笋迸饶当户,云归半在林。
hé xū tīng sī zhú, shān shuǐ yǒu qīng yīn.
何须听丝竹,山水有清音。

作者信息

范仲淹 (共313首诗)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