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畦塍处处春泉漫”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畦塍处处春泉漫”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踏莎行》

“畦塍处处春泉漫”的上一句是:山田过雨正宜耕

“畦塍处处春泉漫”的下一句是:踏翠郊原

踏莎行

秦观 宋朝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

酒旗风飐村烟淡。

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

踏翠郊原,寻芳野涧。

风流旧事嗟云散。

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诗词解读

踏莎行翻译、赏析和诗意

《踏莎行》是宋代秦观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

酒旗风飐村烟淡。

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

踏翠郊原,寻芳野涧。

风流旧事嗟云散。

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田园景象,以及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清晨,树上的鸟儿鸣叫,天空中的雁群飞过。微风吹拂着村庄,远处的烟雾稀薄。雨过后的山田正适宜耕作,每个田埂上都有泉水涌出,到处都弥漫着春天的气息。诗人漫步在郊原上,寻找野间的芳草和溪涧。他感叹风流的过往旧事如云散一般。他想知道是谁送来了忧愁,当夕阳西下,他回首望去,只见无边无际的青山。

赏析:

《踏莎行》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观,诗人通过对细微的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美丽。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生动,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清晨的宁静和田园的宜人氛围。诗人通过对风流旧事的感叹,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最后两句以夕阳回首的场景作为结束,给人以深深的遐想空间,意味着人生的归宿和无尽的未来。整首诗词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又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秦观 (共564首诗)

苏门四学士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苏高邮人(现高邮市三垛镇武宁秦家垛),字少游,一字太虚。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