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飞上玉搔头”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蜻蜓飞上玉搔头”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和乐天春词》

“蜻蜓飞上玉搔头”的上一句是: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是诗词和乐天春词的最后一句

和乐天春词

刘禹锡 唐朝

新妆面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诗词解读

和乐天春词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乐天春词》是唐代文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新妆面面下朱楼,

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

诗意:

这首诗以春天的美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孤寂之情。诗中描绘了一座新装修的朱楼,却被深深地封锁在其中,无法享受到春天的美好。诗人走到中庭时,只能数着几朵孤零零的花,一只蜻蜓飞上了玉梳头,增添了凄凉的气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新妆面面下的朱楼和深锁春光的描绘,暗示了诗人的境况。朱楼象征着富贵、美好的生活,然而诗中的朱楼却是封闭的,无法感受到春天的喜悦,传达出一种被困、被束缚的情绪。行到中庭时,只能看到几朵花,花的数量稀少,象征着诗人周围的寂寞和凄凉。最后一句描述了一只蜻蜓飞上了玉梳头,这种细节的描写更加凸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依。整首诗以寥寥数语勾勒出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这首诗词在形式上采用了七言绝句的格律,字句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以及景物所隐喻的寓意,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景物巧妙地结合起来,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整首诗凭借其独特的意境和深远的情感,展示了唐代诗人的才华和对人生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é lè tiān chūn cí
和乐天春词

xīn zhuāng miàn miàn xià zhū lóu, shēn suǒ chūn guāng yī yuàn chóu.
新妆面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xíng dào zhōng tíng shù huā duǒ, qīng tíng fēi shàng yù sāo tóu.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作者信息

刘禹锡 (共723首诗)

刘白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