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浸鬓云绿”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斜浸鬓云绿”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忆秦娥》

忆秦娥

欧阳修 宋朝

十五六,脱罗裳,长恁黛眉蹙。

红玉暖,入人怀,春困熟。

展香裀,帐前明画烛。

眼波长,斜浸鬓云绿。

看不足。

苦残宵、更漏促。

诗词解读

忆秦娥翻译、赏析和诗意

《忆秦娥》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十五六,脱罗裳,

长恁黛眉蹙。

红玉暖,入人怀,

春困熟。

展香裀,帐前明画烛。

眼波长,斜浸鬓云绿。

看不足。

苦残宵、更漏促。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欧阳修怀念秦娥(古代美女)的情感。诗中描绘了秦娥年约十五六岁时的情景,她脱去华丽的衣裳,眉头紧皱。她的美丽如红玉一般温暖人心,令人陶醉。春天的昏昼让人感到疲倦,展开香被,在明亮的画烛下静静地躺在床前。她的眼波如长长的绿色云彩般倾泻而下,看起来令人欲罢不能。然而,时间过得太快,令人苦闷的夜晚已经过去,更漏的声音催促着天亮。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秦娥的描绘,展现了欧阳修对美丽女性的赞美和怀念之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秦娥青春美丽的形象,通过细节的描绘,如她脱去华丽的衣裳、黛眉紧皱、红玉般的温暖等,使读者对她的形象有了生动的感受。诗中的展香裀、明画烛、眼波长等描写,通过意象的运用和形象的对比,更加突出了秦娥的美丽和吸引力。然而,整首诗透露出一种怀旧的情感,诗人在怀念美丽的同时,也感叹时光的流逝,暗示了人生短暂而珍贵的主题。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欧阳修对秦娥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具有浓郁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内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ì qín é
忆秦娥

shí wǔ liù, tuō luó shang, zhǎng nèn dài méi cù.
十五六,脱罗裳,长恁黛眉蹙。
hóng yù nuǎn, rù rén huái, chūn kùn shú.
红玉暖,入人怀,春困熟。
zhǎn xiāng yīn, zhàng qián míng huà zhú.
展香裀,帐前明画烛。
yǎn bō cháng, xié jìn bìn yún lǜ.
眼波长,斜浸鬓云绿。
kàn bù zú.
看不足。
kǔ cán xiāo gēng lòu cù.
苦残宵、更漏促。

作者信息

欧阳修 (共1188首诗)

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