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月色胜春宵”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秋宵月色胜春宵”出自唐朝诗人戎昱的《戏题秋月》

"秋宵月色胜春宵"平仄韵脚

拼音:qiū xiāo yuè sè shèng chūn xiāo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二萧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戏题秋月

戎昱 唐朝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近来数夜飞霜重,只畏娑婆树叶凋。

诗词解读

戏题秋月翻译、赏析和诗意

译文:秋夜的月光比春夜更美,遥远的天涯非常寂静。近来几个夜晚飞霜很重,我只担心娑婆树的叶子凋落。

诗意:这首诗以秋夜的月色作为描写对象,表达了秋夜的宁静和美好。作者感叹秋夜的月光较之春夜更为出色,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变化。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飞霜重的担忧,将娑婆树叶子凋落作为象征,暗示了对经年累月的流逝的忧虑。

赏析:《戏题秋月》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感慨和心情。诗中的秋夜月色以及飞霜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凄美的氛围,使人不禁对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感到深深的思考。诗人运用对比手法,用秋夜的月光和春夜相比较,表现了秋夜月色的美丽。同时,通过对娑婆树叶子凋落的担忧,也突显出对岁月流逝的焦虑和不安。整首诗铺陈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叹。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戎昱 (共114首诗)

戎昱(rongyu)(744年~800年),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一说登进士第。肃宗上元至代宗永泰(760—766)间,来往于长安、洛阳、齐、赵、泾州、陇西等地。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元年(766)入蜀,见岑参于成都。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