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是道”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平常心是道”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泐潭乾和尚真赞》

“平常心是道”是诗词泐潭乾和尚真赞的第一句

“平常心是道”的下一句是:南泉只眨得眼

泐潭乾和尚真赞

黄庭坚 宋朝

平常心是道,南泉只眨得眼,庵内人不见庵外事。

赵州犹是担扳,秋毫不稳。

方丈前万仞深坑,但到牢关柱杖子。

天下横行,平如镜面,实如石师子。

借问是谁,泐潭道人,萍乡老子。

诗词解读

泐潭乾和尚真赞翻译、赏析和诗意

《泐潭乾和尚真赞》是宋代文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泐潭乾和尚真赞

平常心是道,

南泉只眨得眼,

庵内人不见庵外事。

赵州犹是担扳,

秋毫不稳。

方丈前万仞深坑,

但到牢关柱杖子。

天下横行,

平如镜面,

实如石师子。

借问是谁,

泐潭道人,

萍乡老子。

译文:

平常心是道,

南泉只眨眼睛,

庵内人看不到庵外事。

赵州仍然担扳,

秋毫不稳。

方丈前是万丈深坑,

只能到达牢关柱杖子。

天下横行,

平如镜面,

坚硬如石雕像。

借问是谁,

泐潭道人,

萍乡老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平常心为主题,表达了对平常心境的赞美。诗中的南泉和泐潭是佛教禅宗中的名人,他们以平静、淡泊的心态闻名。诗人通过南泉的眨眼和庵内人不见庵外事的描写,表达了平常心境的超脱和专注。

赵州是佛教中的一位禅师,他以担扳的故事而知名。担扳是一种难以保持平衡的游戏,诗中用赵州犹是担扳、秋毫不稳的形象来比喻追求平常心的困难和挑战。

接下来的描写是方丈前的万丈深坑和牢关柱杖子。这些形象象征着世俗的诱惑和束缚,而平常心则能够超越这些困境,使人心境如镜面般平静、如石雕般坚实。

最后,泐潭道人被提及,他是诗人的化名,也是对古代思想家老子的致敬。通过这一提及,诗人将平常心境与老子的哲学思想相联系,强调了平常心境的价值和重要性。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平常心的境界,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揭示了平常心境的困难和超越,表达了对平常心境的赞美和追求。这首诗以深远的意义和诗意的表达,展示了黄庭坚独特的文学才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黄庭坚 (共2393首诗)

苏黄,宋四家,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