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严夫子”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不见严夫子”出自宋朝诗人朱熹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朱熹 宋朝

不见严夫子,寂寞富春山。

空馀千太危石,高插暮云端。

想象羊裘披了,一笑两忘身世,来把钓鱼竿。

不似林间翮,飞倦始知还。

中兴主,功业就,鬓毛斑。

驰驱一世豪杰,相与济时艰。

独委狂奴心事,不羡痴儿鼎足,放去任疏顽。

爽气动心斗,千古照林峦。

诗词解读

水调歌头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中文译文:

不见严夫子,寂寞的富春山。

空余着千太危石,高插在暮云之端。

想象着羊裘披在身上,一笑就忘掉了身世,拿起钓鱼竿。

不像林间的飞羽,只有飞累了才知道回家。

中兴的主人,功业就在这里,鬓毛上已斑驳。

驰驱一世的豪杰,相互合作度过困难时刻。

独自委托疯狂的心事,不羡憧憬的孩子成为宰相,任由它们疏远与固执。

清新的气息动起内心的斗志,照亮千古的山峦。

诗意:

这首诗抒发了朱熹对于故国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于自身行为和境遇的忧虑。他对于严夫子(严罗微)的党争被贬南岳等事件深感遗憾,表达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忠诚之心。诗中借富春山、千太危石、暮云、羊裘等意象描绘了自己的孤寂和困境,但他仍然怀抱着美好的理想和勇敢的壮志。

赏析:

《水调歌头》是一首表达思想情感的抒情诗,以富春山为背景,以严夫子的痛失为切入点,抒发了作者对于家国的忧虑和思念之情。诗中通过对于羊裘、钓鱼竿等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自身处境的思考与反思。同时,以林间翮和中兴主的对比,表现了自己对于希望和期望的追求与挣扎。全诗情感深沉,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事变迁的触动和对于道义的坚守,令人产生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水调歌头

bú jiàn yán fū zǐ, jì mò fù chūn shān.
不见严夫子,寂寞富春山。
kōng yú qiān tài wēi shí, gāo chā mù yún duān.
空馀千太危石,高插暮云端。
xiǎng xiàng yáng qiú pī le, yī xiào liǎng wàng shēn shì, lái bǎ diào yú gān.
想象羊裘披了,一笑两忘身世,来把钓鱼竿。
bù shì lín jiān hé, fēi juàn shǐ zhī hái.
不似林间翮,飞倦始知还。
zhōng xīng zhǔ, gōng yè jiù, bìn máo bān.
中兴主,功业就,鬓毛斑。
chí qū yī shì háo jié, xiāng yǔ jì shí jiān.
驰驱一世豪杰,相与济时艰。
dú wěi kuáng nú xīn shì, bù xiàn chī ér dǐng zú, fàng qù rèn shū wán.
独委狂奴心事,不羡痴儿鼎足,放去任疏顽。
shuǎng qì dòng xīn dòu, qiān gǔ zhào lín luán.
爽气动心斗,千古照林峦。

作者信息

朱熹 (共37首诗)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诗句推荐